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考英语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二)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0467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考英语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考英语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考英语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考英语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考英语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1安徽卷)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

2、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

3、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

4、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1从原文看

5、,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B想象空间是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C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D文章用先

6、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幻的感觉。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手段。所以说,节气

7、是一个用以辅佐阴历、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术性游戏。唐玄宗时,朝廷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后来上

8、巳节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后汉书,礼仪志上称这一天“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上巳春嬉,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实为古代中国之“情人节”。魏晋之后将上巳改在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可见,洗濯踏青、除垢迎新是几乎所有春天节日的共同特征。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春节之后,大好春季只剩了一个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虽然都是古代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好处在清明节气附近,我们知道

9、,文化节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可清明节气恰恰不是文化节日,它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是一种逻辑的产物,因而是不可变的。可变的文化节日不幸遇上了不可变的节气符号,结果可变的文化节日让位给了不可变的时间符号。当然,两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一是“催护新生”却并没有消亡,而是沉淀在了清明节里。清明扫墓与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对冲”,而是一种互补关系。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部分与西方感恩节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

10、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摘编自北京日报)1下列关于“清明节”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明是中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春分之后。有关清明这一节气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B清明最初与其他节气一样,只是一个补充辅助阴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C清明节由一个时间符号转化成文化节日,其祭祀、踏青等节日活动是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三个节日的习俗融合的结果。D清明处在寒食后一天或两天,寒食禁火,而清明允许取火,一阴

11、一阳,一息一生,表面看二者对立,实际上有着紧密的文化关联。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到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但这两个节日的文化意义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却沉淀在清明节里。B清明本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因而是不可变的,而处在它周围的寒食、上巳则是文化节日,是可以变迁的。C清明的节俗扫墓和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前者是为怀旧悼亡,后者是为摆脱痛苦。 D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与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和孝道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体现了一种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在寒食节人们往往要禁火、吃冷食、墓祭等。在唐朝,朝廷还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B古代在上巳节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类似西方的“情人节”,魏晋之后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三日C明清之前,清明节取火、求新护生,上巳节人们洗濯除垢、踏青嬉戏,二者都体现了人们在美好的春日祈盼除旧迎新的文化心理。D清明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清明节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答案:一、BCD二、C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