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复习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928424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7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复习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 刻 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 示的意见。,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 感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二、修辞手法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 形象化的作用。,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 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 简练、含蓄。,3.夸

2、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 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 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 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5.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 物、事表现得 更形象、生动的作用。,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 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 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3、用来加强语气,表达 强烈感情。,三、表现手法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 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 联想而寻意于言外。,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 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 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4.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 反衬两种。,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

4、强 艺术效果。,6.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 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7.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8.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 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 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9.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 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10.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 一种情趣。,11.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 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12.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

5、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 思想。,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 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14.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 的心志。,15.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16.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 达同一样的情感。,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 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要特别关注描写 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 描写”“侧面描写”等。,例1 (2009上海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 兴 白居易

6、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 觉:醒。,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 赏析画线句。 答:,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诗歌中的“描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分析:(1)找出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如“细微处”表现在动作上可以分析“新脱冬衣”,表现在心理上可以分析“体乍轻”。(2)“表现生活情趣”可 以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参考答案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诗歌鉴

7、赏“表达方式型”解题技巧,1.重点掌握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方法与技巧。 课前应预习学之窗部分的相关内容,从总体上对表达方 式有所了解。 2.贴近诗歌语句作答。如上面例1就是结合具体诗句来分 析作答的。解答时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如例1中 的动作和心理分析,要靠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才能来完成。 3.要联系整首诗的感情作答。如例1是分析型题目,在最 后要有一句表达作者情感的点睛句。,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8、,例2 (2009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借代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答:(1)既然问的是“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就要先点明。(2)具体分析两种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 的,在这里要点明借代的类型,并且说明是如何借代的。反 问则要说明语句的表达效果。(3)联系全诗,指出作者的情感 态度。,参考答案 借代、反问。用“粉黛”代当

9、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型”解题技巧,1.了解重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课前可认真预习 师之说中八种修辞格的相关知识,从总体上有一个大概 的了解。 2.贴近诗句分析修辞格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如上面的 三个例题都涉及这一点。在分析时注意三部曲:点明概念 分析形成说明效果。 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 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对诗歌中“用典”“抑 扬”“象征”“托物言志”等等手法进行赏析

10、。,例3 (2009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重山 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 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对比的表现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找出对比的双方,并点明对比点是什么,如本题中有两处对比,上阕和下阕各有一处;(2)分析对比的作用是什么,对比都有突出强调的共性,要具体说明白。(3)联

11、系全诗说明对比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对比。上阕中用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用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例4 (2008江西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题干中已经明确了这一手法,

12、只是让考生就此分析,这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1)找出虚与实的双方,明确二者的对应关系。就本题来说,共四句,前两句与后两句中都有“虚”有“实”;(2)分析时要注意阅读相关的知识,如本题中的注解就十分关键,对于“虚”的理解至关重要;(3)紧密联系作者的观点态度作答。,参考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型”解题技巧,1.了解重要表现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课前可认真预习 学之窗中列举的相关知识,从总体上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贴近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如上面的 几个例题都需要按照此点作答。 3.联系背景材料作答。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 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诗的主旨,如 上面的例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 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