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1420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0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以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下列历史现象,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北朝时期均田制的出现 B隋唐科举制的建立C徽汉合流和京剧的形成 D晚清新思潮的萌发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B受甲午战争失败的刺

2、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3.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4.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A魏源 B曾国藩C洪仁玕 D郑观应5.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

3、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对该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A肯定明治维新文明开化B客观指出明治维新不足C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D反映甲午战争前国人观念6.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7.恭亲王奕讠斤曾说:“中国(甲午战争)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这里,奕可能会()A主张“全盘西化”B否定维护旧制度的一切做法C要进一步发展近代化D提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目

4、标8.“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作者批评洋务派()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D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9.严复指出:“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败坏),胥于此焉阶之厉耶!是鸦片、缠足二事不早为之所,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维新派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B维新派痛斥歧视、损害妇女的陋习C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的恶习D维新运动提倡社会风气变化

5、10.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11.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12.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

6、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

7、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材料二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自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若夫言主中学而以西学辅所不足者,骤而聆之,亦若大中

8、至正之说矣。措之于事,又不然也。往者中国有武备而无火器,尝取火器以辅所不足者矣;有城市而无警察,亦将取警察以辅所不足者矣。顾使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是辅所不足者,果得之而遂足乎?有火器遂能战乎?有警察者遂能理乎?此其效验,当人人所能逆推,而无假深论者矣。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的观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观点的时代价值。第11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

9、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2.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D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3.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

10、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4.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5.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

11、除”,这些人的代表是()A魏源、林则徐 B康有为、孙中山C陈独秀、胡适 D毛泽东、邓小平6.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7.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

12、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8.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蒋梦麟曾说:“近来青年心理的态度,可以叫做心的革命。与外在的革命不同,心的革命是到了人自己身上来了。”与“心的革命”相符的是()A“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C“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D“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彻底扫除资产阶级思想”9.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

13、,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10.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A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B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11.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

14、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皆以为过渡。”这表明他()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12.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13.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