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氧气 说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87080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氧气 说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2 氧气 说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2 氧气 说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2 氧气 说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2 氧气 说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 氧气 说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氧气 说课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气说课,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评价,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教材中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这三部分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氧气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教材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具体的化学反应,归纳出化合反应,并分析了氧化反应的特点。为以后的学习中认识物质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的程序。,二、教学目标分析,A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加深对化学变化的理解,能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掌

2、握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B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是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氧气的性质。教学中通过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从中归纳出结论。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 性质。,难点: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法、质疑释法等。教学中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学法分析: 在合理选择

3、教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有以下三种学法:科学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和互助合作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模式: 1、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2、实验操作、探求新知; 3、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4、小结归纳、巩固训练; 5、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6、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由问题引入积极的观察与思考、 讨论与交流。,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1、首先,请同学们一起做个深呼吸,尝试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2、由氢气球向上飞得到启发:展示一个充满氧气的小气球,发现小球向下落。 (密度比空气大) 3、再由生活常识出发:自然

4、界中的鱼虾可以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解的有氧气。,最后,结合书本,归纳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体和固体为淡蓝色。,【设 计 意 图】: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走进课堂。轻易的记住氧气的物理性质,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环节二、实验操作、探求新知,前面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 通过具体的化学变化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用加热高锰酸钾方法制取三瓶氧气。 实验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设 计 意 图】: 1、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操作要领, 同时为本节课后面的实验提供氧气。 2、木条复燃,初步认识到氧气能 支持燃烧。

5、,氧气还能支持其它物质燃烧吗?接下来动手操作下面的实验:,实验3、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提示:观察在空气和氧气中现象的不同, 并试着描述现象。) 实验4、铁丝燃烧的实验。 (提示:铁丝在空气中只有红热现象,不能 燃烧,观察并描述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设 计 意 图】: 教师参与实验的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观察、分析实验,通过小组讨论,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获取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由教师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提示:学生观察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现象的不同,并试着描述现象。) 【设 计 意 图】: 硫

6、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很微弱,若由学生操作,可能会出现硫燃着了还不知道,污染教室空气,所以这个实验由教师演示。具体过程:硫在空气中燃着后,由教师拿在手中,在教室内较快地展示一转,既让学生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又略微地感受到刺激性气味,同时还不污染空气。,环节三、分析思考、加深理解,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刚才实验中,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为什么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够燃烧? 2、在做硫、铁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部为什么放少量的水?作用是否相同? 【设 计 意 图】: 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治学态

7、度。,接下来,让学生将刚才这几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在P35的表格中,对照这几个表达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数角度:反应物都有两种物质,生成物都只有一种物质,归纳出化合反应。(即“多变一”) 从反应物角度:这几个反应中都有氧气参与,都属于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氧化反应。 最后指出:化合反应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是剧烈的(即燃烧 ),还有缓慢氧化。,【设 计 意 图】: 通过对比、讨论,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特点。为以后归纳其它反应类型的特点做铺垫。,环节四、小结归纳、巩固训练,【课堂小结】 : 通过刚才实验观察、分析得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

8、气体,能支持燃烧,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巩固训练】 : 写出下列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写出1、2、3的反应现象。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设 计 意 图】: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一步的巩固知识。,环节五、拓展延伸、解决问题,1、生活中使用的电炉丝的主要成分是铁,在使用过程中未见其燃烧,说明了什么? 2、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我国有些城市禁止燃放? 【设 计 意 图】: 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环节六、板书设计、布置作业,课题二 氧气

9、,1、 氧气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无色、无味、气态 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液体、固体为淡蓝色,支持燃烧(助燃性) 氧化反应中具有氧化性,2、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设 计 意 图】:这种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既简明扼要,又概括全部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作 业:,1、家庭小实验:将小鱼儿放入冷开水中,观察、记录鱼儿的呼吸状况。,、最后,让我们一起再做一次深呼吸,感受一下氧气。 (色、态、味),【设 计 意 图】: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为第九单元关于气体的溶解度的学习做铺垫。,五、教学反思:,【

10、成功之处】: 1、对教材的进程做了适当的调整,先学习了P45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更有利于本单元教学的进行,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操作要领。 2、在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部分同学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现象,这是预料之中的,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走向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足之处】:,本节课开头,学生制取氧气用了一定的时间,后面的实验虽然成功,但个别实验的分析不够透彻。 【教学再设计】: 由于本节课中的几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最好让学生试着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通过对比得出: 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六、教学评价分析,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家庭小实验、书面作业等评价方式,多层次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七、设计说明,1、教学中紧紧围绕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几个实验,对实验的顺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使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学生更容易接受。,2、前面几个实验,由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实验.把硫燃烧的实验放在最后,由教师演示,既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又尽量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谢 谢 !请多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