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第五单元第17课《李杜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852881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 第五单元第17课《李杜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三语文 第五单元第17课《李杜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三语文 第五单元第17课《李杜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三语文 第五单元第17课《李杜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三语文 第五单元第17课《李杜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 第五单元第17课《李杜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 第五单元第17课《李杜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思想内容 写了什么?,通过了什么具体形象?,表达出什么思想情感?,形象语言表达 怎么写的?,描绘出什么具体形象?,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诗歌贵在 形象,核心:形象,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2、、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1.诗歌解读三元素: 鉴赏诗的情感 形象 语言,返 回,2. 表达技巧 炼字炼句:炼字、活用、错位、省略、用典,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通感、互文、借代、设问、反问。,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借

3、景抒情)、 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寓意,联想想象、对比衬托,小中见大、借古讽今,烘托渲染伏笔照应等。此外还有欲扬先抑、 虚实相生、 正侧结合、 动静远近、点面结合等多种手法。,诗歌鉴赏典型示例,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6

4、分)“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李 杜 诗 五 首,导语: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

5、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今天,我们从唐代成就最高的两位大诗人的这五首诗入手体味一下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李白生平及创作,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地为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分为五个时期:,1.二十五岁以前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 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元十八年(730)一入长安,隐居终南山。迁家山东寓居任城

6、(今山东济宁)。 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 4.四十四到五十五岁十载漫游时期 5.五十五到六十二岁报国蒙冤时期,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诵读提示并背诵: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候的作品,受诗人诗歌风格的影响,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因此朗读时应用舒缓语调,略显深沉而不露痕迹。,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内容感知: 秋天夜晚的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一直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直入岷江。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

7、驶去。今天要离开蜀地,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啊,渝州就在眼前了啊。,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嵋山月歌意境,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初离乡土,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离开故土深深依恋;另一方面,踌躇满志,冀望遍游四海以实现远大理想。因此,外在的画面之优美与内在感情之深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问: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无论河水怎样流动,“水中月”也不会随之流走,月随水流只有一种

8、情况,就是观月者也顺水而去。因此,此句明写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暗写秋夜行船之事。,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月” 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风格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诵

9、读提示并背诵: 这首诗系因诗人厌倦飘零、思归故土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时写的,表达了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内容感知: 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在夜里倾听一支表达惜别之情的折杨柳曲,谁能不勾起怀念故乡之情呢!,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第一句“谁家玉笛暗飞声”,王尧衢唐诗合解说:“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谈谈你对 “暗”的含意的理解。,写出“闻”

10、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夜深人静,笛声悠扬,所以说是暗中飞出。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这就是“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东风满洛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散入东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也为下两句做了铺垫。,“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2002全国高考题),“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1、。(这首诗是诗人客居洛阳时所作,描写的是夜深人静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请简要分析。,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歌最后两句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请简要分析。,作者并没有直接细

12、数情多深、意多长,也没有陈述自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的时间有多久;但我们仿佛看到作者李白久久伫立楼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蓝天尽头遥远的水天相接处,最后只能看见长江仿佛是流向天边。这就委婉含蓄地写出了友谊之深长和心情之惆怅。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耐人咀嚼 ,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1在内容上,两诗都写闻笛。春夜洛城闻笛写的是一般的离乡之感;黄鹤楼闻笛写的是去国之情。“西望长安不见家”,实际上是眷恋朝廷之意,也就是所谓去国之情, 因为这时李白的家属在江西。 2在结构上,春夜洛城闻笛先写所闻,后写所感;黄鹤楼闻笛正相反,先写所感,后写所闻。,黄鹤楼闻笛

13、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背景: 客至作于上元二年(761)。因为友人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生活也较为安定,时常与田夫野老往来。一次,一位崔姓县令来访,杜甫十分高兴,不拘礼数,殷勤待客,并写下了这首诗。,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诵读指导,把握全

14、诗基调:,开阔明朗而又轻松愉快 亲切、平易,切忌夸张,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 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 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 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 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鉴赏,“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

15、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 一开篇诗人写景,从“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怎样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人来,只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客至情致理趣鉴赏,上联承上,意思是既无人来,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只好甘守寂寞了。这其实正是为下句作铺垫,因为下联说的就是“客至”,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已多日不闻敲门声了,颇有冷落之感,这天忽闻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惊喜万分,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喜出望外。,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6、在是诗歌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客至情致理趣鉴赏,“无”和“只”两字, 这不是客套话,句句都是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品读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中“无”和“只”两字,体会蕴涵的情感。,客 至,(感情发展脉络)( 风格),(关键词句),皆春水、但见,寂寞,不曾、今始为,惊喜,无兼味、只旧醅,诚挚,相对饮、尽余杯,欢快,清新 明快,思考:客至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突然撇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诗人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将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