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数学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5193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数学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数学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数学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数学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数学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数学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类几何图形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数学思考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封面设计与草坪规划的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

2、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重难点、关键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关键: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问题】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 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 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6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活动方略】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学生口答,老师点评。【设计意图】复习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

3、公式,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几何图形问题作好铺垫二、 探索新知【问题情境】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 cm ,宽21 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 cm). 【分析】(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解答】依据题意知: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等于封面的长宽之比9:7,由此可以判定:上下边

4、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则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依题意,得: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14x)cm 因为四周的彩色边衬所点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则中央矩形的面积是封面面积的 所以(27-18x)(21-14x)=2721 整理,得:16x2-48x+9=0 解方程,得:x=, x12.8cm,x20.2 所以:9x1=25.2cm(舍去),9x2=1.8cm,7x2=1.4cm 因此,上下边衬的宽均为1.8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1.4cm【活动方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

5、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1)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2)学生在未知数的选择上,能否根据情况,灵活处理;(3)在讨论中能否互相合作;(4)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5)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几何图形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三、 反馈练习 1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2,上口宽比渠深多2m,渠底比渠深多0.4m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2

6、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长6尺,宽3尺,有一块台布的面积是桌面面积的2倍,并且铺在桌面上时,各边垂下的长度相同,求台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精确到01尺)【活动方略】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四、 应用拓展例1:如图,某中学为方便师生活动,准备在长30 m,宽20 m的矩形草坪上修两横两纵四条小路,横纵路的宽度之比为32,若使余下的草坪面积是原来草坪面积的四分之三,则路宽应为多少? 【分析】(1) 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由这些数量关系还能得到什么新的结论?你想如何利用这些数量关

7、系?为什么?如何列方程?(3)对比下列两个图形,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活动方略】学生分组讨论,画图,上台演示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总结图形变换的基本原则例2:如图(a)、(b)所示,在ABC中B=90,AB=6cm,BC=8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运动 (1)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使SPBQ=8cm2 (2)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并且P到B后又继续在BC边上前进,Q到C后又继续在CA边上前进,经过几秒钟,使PCQ的面积等于12.6cm2(友情提示:过点Q作DQCB,垂足为D,则:)_

8、(a)_B_A_C_Q_P _(b)_B_A_C_Q_D_P 分析:(1)设经过x秒钟,使SPBQ=8cm2,那么AP=x,PB=6-x,QB=2x,由面积公式便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2)设经过y秒钟,这里的y6使PCQ的面积等于12.6cm2因为AB=6,BC=8,由勾股定理得:AC=10,又由于PA=y,CP=(14-y),CQ=(2y-8),又由友情提示,便可得到DQ,那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建模 解:(1)设x秒,点P在AB上,点Q在BC上,且使PBQ的面积为8cm2 则:(6-x)2x=8 整理,得:x2-6x+8=0 解得:x1=2,x2=4 经过2秒,点P到离A点1

9、2=2cm处,点Q离B点22=4cm处,经过4秒,点P到离A点14=4cm处,点Q离B点24=8cm处,所以它们都符合要求 (2)设y秒后点P移到BC上,且有CP=(14-y)cm,点Q在CA上移动,且使CQ=(2y-8)cm,过点Q作DQCB,垂足为D,则有 AB=6,BC=8 由勾股定理,得:AC=10 DQ= 则:(14-y)=12.6 整理,得:y2-18y+77=0 解得:y1=7,y2=11 即经过7秒,点P在BC上距C点7cm处(CP=14-y=7),点Q在CA上距C点6cm处(CQ=2y-8=6),使PCD的面积为12.6cm2 经过11秒,点P在BC上距C点3cm处,点Q在C

10、A上距C点14cm10,点Q已超过CA的范围,即此解不存在 本小题只有一解y1=7【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将例题显示,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设计意图】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活动1中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充分体会图形变换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联想能力。五、 小结作业1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本节课应掌握: 利用已学的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作业:教材P53,习题22.3第5、8题,P58,复习题22第7、10题 【活动方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