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84044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盛顿会议,一、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美,日,英,远东海军,抵制日本,牵制俄国,远东、海军,争夺中国 扩张海军,结合下列材料和已掌握的知识思考:,材料1:,1、美国国会批准扩充海军计划,1924年将 拥有38艘主力舰。,2、日本每8年内增加8艘主力舰和8艘新式巡洋 舰。 八八舰队计划,3、英国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使海军优于美 国或任何国家。 劳合乔治,材料2 :,海军在一战中的巨大作用,显示了海上威力,保障战备物资供应,控制制海权。从而在战后,战后各国为了新一轮的殖民地争夺而展开了海军军备竞赛。,材料3:,请回答: (1)一战前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发生什么变化? (2)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 (3)列强争夺的主要是哪个国家?,答案: (1)美日迅速崛起,加紧在亚太地区的争夺; (2)海军军备竞赛; (3)中国。,一、会议召开的背景:,1、一战期间,日本一度独霸中国,激化了美日矛盾;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主要原因) 2、巴黎和会美国攫取世界霸权计划失败,外交注意力 转向与它息息相关的亚太地区; 3、一战结束后美、英、日展开海军军备竞赛使它们 都筋疲力尽,希望缓和一下,达成某种妥协; 4、平息中国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利益.,美英日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华盛顿会议会场,美国倡议召开,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一是亚太问题 二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三是中国问题,3、议题:,1、时间: 192

3、1 1922,2、与会国:,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三、华盛顿会议的议题,1、亚太问题:,阅读教材36页第一顿段,并回答:,1、华盛顿会议首先讨论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 2、在该问题上,会议首先签订了什么条约? 3、 条约内容是什么? 4、 对美、日各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 1、问题:英日同盟问题。 原因:见课本35页“英日同盟的由来” 2、美、英、法、日四国签订了四国条约。 3、内容:,美、英、日、法相约: 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3点),请思考:该条约对谁有利?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有利于美国,四国条约内容:,美国扫除太平洋争霸的障碍; 英国与日

4、本矛盾激化; 日本获得与欧美平等的地位。,日本对四国条约十分不满,挖苦英国人说:“无论如何,你们已经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赞礼。”,三、华盛顿会议的议题,五国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1、亚太问题:,2、限制海军军备问题:,单位:万吨,美英日法意主力舰重吨位比例: 5 : 5 : 3 : 1.75 : 1.75,五国条约规定的五国海军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请思考:五国条约对谁有利?如何评价该条约?,请思考:五国条约对谁有利?如何评价该条约?,美国。 使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对等的制海权,又达到了抑制日本的目的。,评价,1、性质: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 2、积极:暂时缓慢海军军备竞赛

5、上的争夺, 3、消极:不能真正消除矛盾,孕育新冲突。,三、华盛顿会议的议题,3、中国山东问题:,1、亚太问题:,2、限制海军军备问题:,(1)问题的由来:, 1879德国强占胶州湾 一战时日本占领山东租借地、“二 十一条” 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转交给日本,(2)解决:华盛顿会议,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3)解决原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主要) 美英和日本的矛盾。,产生有利于中国解决方案的决定性因素是来自人民的压力。华盛顿会议召开于由“五四”运动激发的中国人民爱国民族觉悟的高潮之中。美国公使曾说:“几千年来舆论第一次在中国被唤醒并被组织起来了。 太平洋历史评论 思考:中国

6、民众的爱国热情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人民民族觉悟(反帝高涨),中国民众一直密切注视着华盛顿会议的进程, 遂使列强难以公开重施使中国不将山东问题提交大会解决的诡计。日本这些自鸣得意的作法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反对, 舆论界首先作出强烈的反响, 各地民间团体开展各种活动,民众的正义爱国呼声几已遍及全国 ,提出维护中国利益的具体而正当的要求, -来新夏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民众运动 思考:华盛顿会议前后中国的民众表现如何?,揭露列强诡计,提出正当要求,推动有利于中国的解决方案产生,三、华盛顿会议的议题,3、中国山东问题:,1、亚太问题:,2、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九国公约,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阅读材料并回答

7、问题:,材料一,1.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以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 2. 为适用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 等原则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均不得谋取或赞助其 本国人民谋取任何超出他国的特别权利。, 九国公约,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1922年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选集,从以上材料看,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什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上述条约的规定对谁最有利?,美国,四、华盛顿会议的结果,1、亚太问题:,2、限制海军军备问题:,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关于

8、限制海军军备条约),3、中国问题:,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九国公约,通过一系列条约的签订,终于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丧失海军优势。,受到帝国主义宰割。 (最大受害国),美国是最大的赢家: 、拆散英日同盟; 、美国海军力量与英国并驾齐驱; 、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在中国实现了“门户开放”政策。,综合探究,华盛顿会议结果:哪个国家是最大的赢家?谁的利益受到损害?有何表现?,英日同盟被拆散; 海军力量受遏制; 独局面被打破;,日本代表抱怨“这哪里是什么谈判,这简直就是对日本的审判。”,华盛顿体系的评价,3.不稳定性: 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并没有 消除各

9、大国间矛盾,相反埋下更大的 冲突的种子。,1.实质:是在以美国居主导地位、抑制日本、宰割中国 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 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作用: 构成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 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列宁曾评论道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下隐含新矛盾:美日、英日、中日矛盾等,构成“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 统治世界的新国际秩序(实质)。从建立开始,就存 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矛盾。 2、它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

10、夺之上, 是不公正、不对等的,为日后德国法西斯的崛起埋下 了祸根。 4、它全排斥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并集中体现了反苏 的内容,其营造下的国际秩序是不完整的。 5、它建立在对广大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欺压和剥 削基础上,从建立伊始,就受到新兴的民族国家、殖 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 6、它缺乏公正、民主、普遍性的不足,决定了其在二、 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决定了其寿 命必然是短暂的。,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四国条约,小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图示,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其它和约,凡尔赛体系,调整欧洲非洲中东政

11、治格局,构成国际关系新格局,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调整了亚太地区的利益,25,选择题,1.“一战”后初期,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霸斗争中 矛盾最突出的国家是 A.美日 B.英日 C.美英 .英法 2、下列条约中涉及到中国的有 凡尔赛和约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A. B C. D,练一练,选择题,3、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是: 缓和美.日.英三国海军军备竞赛矛盾 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缓和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重新瓜分欧洲和中东地区 A. B. C. D. ,练一练,选择题,4、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 位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条约 C、四国条约 D、九国公约 5.“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 配的局面”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练一练,课后探究,对华盛顿会议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的作用主要有二 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一次失败的会议 ,它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的局面,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灾难; 第二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收回了许多 主权,应该肯定这次会议的积极作用。你同意 哪种观点?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简要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