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近代西方世界(第3讲)课时作业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1058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近代西方世界(第3讲)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近代西方世界(第3讲)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近代西方世界(第3讲)课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近代西方世界(第3讲)课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近代西方世界(第3讲)课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近代西方世界(第3讲)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近代西方世界(第3讲)课时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新课标)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近代西方世界(第3讲)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4扬州)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下列关于“人”的阐释正确的是()A主张人与上帝直接对话B提倡自然的人性C捍卫人的道德尊严D强调人的理性答案B解析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性,反对神性;A项是出自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C项是出自苏格拉底的主张,D项是出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思潮,故选B项。2(2014江苏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

2、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D解析材料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追求,故D项符合题意。3(2014陕西西工大附中)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作斗争,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并处以火刑。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马丁路德免遭其难的主要原因在于()A主张教随国定得到世俗权力的支持B反对赎罪券得到教会人士的同情C布鲁诺对罗马教廷的威胁更大D创立路德教派扩大了天主教会影响答案A解析“异端”是指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而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教随国定

3、”、世俗权力高于并支配宗教权力等内容,得到欧洲广大民众尤其是封建主的支持,因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相比之下“异端”运动的主张没有引起封建主的共鸣。故应选A。4(2014陕西西工大附中)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B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信徒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各色人等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务,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这正与马丁路德所主张的“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

4、是平等的”相一致。故应选D。5(2014嘉峪关)马丁路德认为,凡知道自己不适合独身生活的人应该尽快做些功夫,奉上帝之命赶快结婚,男孩子最晚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就应该结婚,这正是他们健康而适合结婚的年龄。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的幸福表明对教会禁欲主义的反抗适应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是理性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ABCD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故可排除,即排除A、C、D三项。故应选B。6(2014嘉峪关一中)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一书中说“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强调的是宗教信仰中个体的自由”。这里的“个体的自由”的本质

5、涵义是()A个人的自由原是天所赐予的B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C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D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马丁路德主张主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即“因信称义”。加尔文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就能够与上帝直接联系,不需要教会的中介。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故选。7(2014甘肃天水)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这是由两个人的阶级属性造成的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的观点完全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6、答案B解析两人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故A项的说法错误;两人都反对专制,主张民主,故C项的说法错误;两人都主张重视公民的权利,故D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两人都重视民主、自由、平等,但在获得这种权利的方式上有分歧。故应选B。8(2014天津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D错误。自

7、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达尔文物种起源所体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只是自然领域的现象,不能简单地移植到人类社会。正如“落后就要挨打”是事实,但落后也不应该挨打。分析选项,D项表述准确,故应选D。9(2014江苏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答案D解析题干材

8、料中“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性,这种现象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选D项。10(2014浙江)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词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以英汉辞典中对“bus”的解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公共汽车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火箭是在20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公共马车出现最早。依据时间排序,本题选择D项。11(2014陕西西工大附中)共产党宣言指出:“纠股办事

9、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这表明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看来()A国家的存在阻碍着全球化B无产阶级政权具有国际性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形成D生产和消费已具有国际性答案D解析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这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材料“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干扰项C。故应选D。12(2014湖北百校联考)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

10、,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虽然圣西门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但他认为应该通过有产者进行社会改造,即通过资产阶级对社会改造以建立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故选A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其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排除B项;材料信息已经包含圣西门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不符。二、非选择题13(2014嘉峪关一中)阅读下列材料: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

11、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请回答:(1)概述西方“早期”启蒙的“内源”因素。结合史实说明18世纪的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怎样的“接续”关系。(2)该学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

12、会批判思潮仍属于“文化传统的自我裂变、修复与整合”,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答案(1)因素: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关系: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为18世纪的启蒙奠定了基础;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理性主义阶段。(2)答案一,赞同:(答案可从性质、目的、影响、局限性等角度论证,任意一个角度即可)例如,(性质)尽管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但本质上仍是属于儒家正统思想;(目的)通过修复儒家传统思想以巩固开明君主统治;(影响与局限性)没有促进社会的转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蓝图、没有与政治运动相结合等。答案二,反对

13、:(答案可从背景、内容、积极作用等角度论证,任意一个角度即可)例如,(背景)这一时期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突出)的条件下萌生的;(内容)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思想;(影响)对社会传统文化一定冲击,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早期启蒙性质。14(2014新课标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

14、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答案(1)特点:宋应星传统科技的集大成者;多总结,少创造。牛顿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宋应星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