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讲)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1058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讲)考向一 炼字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一首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字词,体会诗歌中某一个字的深刻含义,鉴赏一首诗或一句诗中精练含蓄的关键词。(2)命题规律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例1【2014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蟾宫曲 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茅屋

2、。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例2【2014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 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2讲基础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

3、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说来,所炼之字是点明主旨的关键字,或是一首诗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3讲典例【例1】(15届甘肃兰州一中期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4、。【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请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5分)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趁热打铁】(15届广东揭阳一中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野步 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请你简析依据。(3分)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句中“羡”字用得好,请作分析。(4分)【例2】(15届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寒夜次潘岷原韵(清)查慎行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

5、鸣。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觉三更布被轻。霜压啼鸟惊月上,夜骄饥鼠阚灯明。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注阚:看。哪些诗句表现了题目中的“寒”字?(3分)请简单赏析尾联抒情的特点。(4分)【趁热打铁】(15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0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交旧尽,睡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具体分析。(5分)4讲方法把握词性的改变,体

6、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了解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掌握解题思路: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掌握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5讲易错【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考向二 赏析诗句例1(2013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

8、故事。(4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例2(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 眠唐 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2讲基础赏析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

9、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重点要注意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3讲典例【例1】(15届广东番禺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段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雨 晴王 勃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诗人王勃同卢照邻等人一起被称为 。(2分)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趁热打铁】(15届云南玉溪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10、行香子过七里滩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景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4分)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句。(6分)【例2】(15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晚唐诗,完成题目。(8分)贾客词刘驾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

11、此日,对镜弄花枝。本诗主要描述了两个人生场景,分别是: 、 。(每空最多6个字)(2分)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较为丰富的表达效果。(6分)【趁热打铁】(15届广东汕尾白沙中学高三8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无名氏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注:镇日:宋代口语,整日。扫:画。试赏析第一、二两句“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3分)结合全词简析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4分)4讲方法(1)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在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

12、的情感基调;在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比如,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3)掌握一般答题步骤:简析句意,明确手法。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5讲易错【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

13、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考向三 语言风格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2)命题规律语言风格和特色是语言赏析的重点,设题方式一般是给出风格特色,让学生结合诗歌进行分析。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例1(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

14、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例2(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2讲基础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