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百题精炼系列 专题12 小说阅读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0958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百题精炼系列 专题12 小说阅读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年高考语文百题精炼系列 专题12 小说阅读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年高考语文百题精炼系列 专题12 小说阅读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5年高考语文百题精炼系列 专题12 小说阅读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5年高考语文百题精炼系列 专题12 小说阅读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语文百题精炼系列 专题12 小说阅读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语文百题精炼系列 专题12 小说阅读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2015年高考百题精炼系列(四)二十二、(15届浙江嘉兴桐乡一中高三新高考单科综合调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0分)蒙娜丽莎的微笑【俄罗斯】 诺里斯塔夫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脑海瞬间出

2、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一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完成了。“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来说:

3、“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沉思,第二幅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刺痛。被一滴鲜血染红了的围巾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尖利的铜钉、太可恶了,早就在报纸上看过报道,艾滋病患者为了报复这个世界,常常把沾满自己血液的钉子放在路边的凳子上,很多行人都平白无辜受害。没想到这样的悲剧竟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对方还以怨报德,太可恨了。这世界疯了,连小孩都干这种勾当。凯莉气愤地说:“不就杜米斯吗?我偏偏就是要过去把她找出来,蒙娜丽莎,没想到

4、连微笑都是假的。”杜米斯的管理者是个英国人,名叫普雷第,听了凯莉的投诉后,先是一阵惊愕,接着便对身边的人说,把蒙娜丽莎叫过来,太不像话了。可是,蒙娜丽莎没有来,有人向普雷第报告,蒙娜丽莎宁愿不吃饭,死死抓着宿营广场的栏杆不肯过来,手都快打断了。凯莉彻底被激怒了,她对普雷第说,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狂的事。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蒙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来,“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她还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

5、什么?”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还好普雷第,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民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孤单。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 ,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 (本文有删改)76简析文中第二段关于小女孩的描写特点及

6、在文中的作用。(3分)77品味文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3分) 勉强 捧着 兴奋 78简析凯莉被铜钉刺到以后愤怒的举动在文中的作用。(4分)79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形象?请结合三幅蒙娜丽莎的微笑分析。(5分)80联系全文在文章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准确、连贯,能揭示主旨,不超过20字。并联系本文主旨及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悟。(5分)【答案】76.答案示例: 细节描写(神态和外貌描写),勾画出一个朴实而又遭受过磨难的小女孩的形象。设下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写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与她对被关爱的渴望做铺垫。(3分)77.答案示例:表现小女孩不愿在陌生人表达自己遭

7、受苦难的心理。表现小女孩希望得到“母亲”关爱的心理。表现小女孩误以为获得了关爱与尊重(凯莉是来送铜钉)时的兴奋。(3分)78.答案示例:凯莉认为小女孩子以怨报德,对现实世界美好人性缺失的失望。同时为故事的高潮蓄势,与小女孩的真实意图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小女孩的被爱的需求获得满足的艰难。(4分)79.答案示例: 本文塑造了一个天真质朴、困境中能坚守人性之美的小女孩子形象。第一幅画表现了小女孩被帮助以后幸福的微笑,可见她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纯真、质朴的本性。第二幅画表现了小女孩在送还围巾时微笑,可见她的善良及期望得到爱与尊重的天真。第三幅画表现了小女孩在凯莉还她铜钉时微笑,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挨打是凯莉的

8、告状,可见她对人性之美从未怀疑过。凸显了她能在困境中坚守善良天性的美好品质。(5分)80.答案示例:在一些劳动力输出的大省,留守儿童问题特别突出,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中有些人遭受文中小女孩同样的命运,需我们去关注,即便他们在物质方面能衣食无忧,但爱与教育的缺失成了最大的问题。 【解析】76.指向明确,“文中第二段”。找出对“小女孩的描写”的语句,分析特点,结合主旨分析在文中的作用。细节描写(神态和外貌描写),勾画出一个朴实而又遭受过磨难的小女孩的形象。设下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写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与她对被关爱的渴望做铺垫。考点:分析作品

9、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7.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结合作品对人物描写的手法进行分析。“勉强”“兴奋”“捧着”三个词语是对小女孩心理和动作的描写,“勉强”表现小女孩不愿在陌生人表达自己遭受苦难的心理。“兴奋”表现小女孩希望得到“母亲”关爱的心理。“捧着”表现小女孩误以为获得了关爱与尊重(凯莉是来送铜钉)时的兴奋。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8.本题属于作用分析题。分析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作用上凯莉认为小女孩子以怨报德,对现实世界美好人性缺失的失望。结构上为故事的高潮蓄势,与小女孩的真实意图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小女孩的

10、被爱的需求获得满足的艰难。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80.题干要求“联系全文在文章空格内写一句话”,必须联系全文和本句前后语境,话题要一致、情感语气、句式要统一连贯。感悟可以从凯莉的角度、小女孩的角度来谈均可,但应围绕所概括的主旨。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十三、(15届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琴王游睿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 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

11、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

12、 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

13、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

14、得见。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8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两次出现“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琴声的美好,给人们内心带来愉悦。B“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的含义是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他们准备勇敢赴死。C从“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句中,可以看出琴王已经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琴王。D文章结尾才点出他是聋子,说明人们根本不关心他,很少有人记得他是聋子,他是属于多余

15、人一类。这种结尾耐人寻味,留给人一些深思。E文章以“琴王”为题,既点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暗示情节都与琴声有关;突出主题,他在灾难面前镇静沉着、勇于牺牲,不愧为“王”。82他的琴声为什么能让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请你简要分析。(4分)83有人说,这篇小说将一个出色的音乐家放到乡村的背景下,让他在危难时不去逃命而却拉琴,这样的情节设计有失真实;也有人说,琴声给人们幸福和充实,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真实。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理解。(6分)【答案】81.BD82.他的琴声太动听了,饱含诗意与美感,让人变得澄清。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烦恼和不快,都渐渐消融;第二天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危难时,他的琴声让人们心态平和,重树希望,井然有序,最终获救。(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83.这样的情节设计很真实。因为即便是乡村,人们也需要琴声这样的精神财富来充实激励心灵;即便是危难之际,也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让恐慌的内心平静下来。琴声给人们幸福和充实,这句话之所以真实就在于它说出了艺术力量、精神力量、文化力量对人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