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语文精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80523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语文精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8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语文精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8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语文精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8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语文精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8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语文精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语文精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语文精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咬文嚼字,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 这首诗写乡思。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

2、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思考】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

3、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第 8课 咬文嚼字,基础自主学案,美文佳作欣赏,基础自主学案,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三、词语辨析 (1)完美完善 完美:指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常用来形容形式、语言、结构、形象、典型等。 完善:指完备美好;使完善。常用来形容设备、组织、制度、公式、措施等。 例:12月4日上午消息,第一届“上证法治论坛”今日于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演讲中表示,要进一步_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完善,随着电视剧赵丹的_落幕,2010年,中央八套的电视剧大战也暂告一段落。

4、十天以来,全国的观众守在电视机前,陪着赵丹笑,陪着赵丹哭,感受着赵丹从青涩到成熟所经历的痛并快乐着的艰难历程。,完美,(2)捉摸琢磨 “捉摸”是猜测、预料的意思,多用于否定式。 “琢磨”读“zu mo”时,意思是思索、考虑;读“zhu m”时,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例:欧元遭遇债务危机、美元走势身不由己、日本打压升值趋势失败等等,各个外汇品种都能讲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汇市会讲怎样的故事,变得更加难以_。 已过而立之年,科比举止还是令人_不透,湖人和马刺比赛之前,所有队员都在场中围成一圈击掌鼓劲,偏偏科比除外,他独自一人坐在板凳上。,琢磨,捉摸,

5、(3)咬文嚼字字斟句酌 两者都表示对文章字句进行推敲斟酌,但表意的程度和感情色彩不同。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字斟句酌: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9日正式公布。正式文本对征求意见稿400多处的细致修改,可谓_,再度让人们读出了民意的力量、改革的决心。,字斟句酌,我认为,真正的“_”是“深入细致地辨析字词,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推动汉语符合规律地健康发展”。产生这样的理解,是与当前文字使用的状况分不开的。,咬文嚼字,四、词语释义 锱铢必较:_。 自鸣得意:_。 点铁成金:_。 学富

6、五车:_。,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鸣,表示以为,神话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子,多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用“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才高八斗:_ 索然无味:_ 杀青:_ 付梓:_,形容富有文才。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形容呆板枯燥,毫无趣味。索然,没有意味, 没有兴趣的样子。,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五、文学

7、常识 1走近作者 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 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 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 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2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文学,也称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一般人也就不大重视语言修养,用一种粗枝大叶的态度对待语言文字,不注重推敲文字

8、,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一现象,朱光潜写下这篇文章,指出:“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2)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六、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朱光潜在文中论述的“咬文嚼字”和现代汉语词典

9、上“咬文嚼字”的义项是否相同? 【提示】 文中的含义不同于现代汉语词典上的义项,朱光潜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即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它指的是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嚼”有“玩赏”的意思,所以又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这些,无论在写作或阅读时都要注意,提高到审美、鉴赏的境界。咬文嚼字一文将“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的辩证关系一线贯底,突出了“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而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咬文嚼字”的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10、2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例子?作者运用这些例子想要阐明怎样的观点?读完每个实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提示】 例子:郭沫若的剧本屈原里对婵娟骂宋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和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的修改。 观点:不同句式表现的意味不同。 启示: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例子: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观点: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启示:文字是好是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例子:对贾岛“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观点:用字不同,意境也不

11、同。 启示:锤炼文字不能光从字面上着眼,重要的是捕捉、把握自己要表达的感情。,子:举“烟”的直指义和联想义与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剖析。 观点: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启示:创作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 例子: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观点: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文学创作者要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 启示:袭用套语滥调,并不表示有学问,反而可能是思想感情贫乏、文字水平低的反映。,3文章中,针对韩愈替贾岛修改诗句中的“推敲”的故事,作者说:“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对此你有什么

12、看法? 【提示】 韩愈替贾岛改诗的故事,作为文学佳话,历来被人们作为文人“炼字”的典范,而作者却提出疑问。作者认为,语言文字是要根据思想情感来锤炼的,如果抛开贾岛当时的心情及当时的环境只去推敲这两个字,显然是不妥的,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4本文是如何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观点一层一层地向前推进的? 【提示】 文章先从郭沫若的剧本屈原中的一句话谈起,引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观点。然后从王若虚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的例子中得出“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

13、相随而变的”结论。接着又用“推敲”的例子,更进一步阐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既然文字与思想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就涉及字的直指义和联想义,前者确定,易控制;后者不确定,不易控制。正因为后者的不确定性,往往才会产生很奇妙的效果,但有时也会产生流弊,使人们不敢创新。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5课文始终贯串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名师点拨】 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

14、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 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6本文作者在品味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名师点拨】 朱光潜既是一位美学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和语言大师。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学会品味语言的方法。语言文字是个非常微妙的东西,任何一位语言大师,哪怕像郭沫若这样的语言大师,也有需要细细咀嚼、不断提高的时候。要提高语言修养,非下苦功不可。语言文字的品味,更是要“咬”,要“嚼”。 (1)品味语言要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作者从“你这”的“这”,品出“极端憎恶的惊叹”情味,品出“强烈的情感”,而从“视之,石也”四字中,品出“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对“推”“敲”二字的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