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导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72071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导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导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导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导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导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课型现代文精读课课时2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2.辨明字音并抄写3遍:课后练中“读一读,写一写” 3.词义理解:4.多音字:5.形近字

2、比较: 6.易错词:7.阅读学案上的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丁肇中的了解。备习检测内容:1.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正心:端正心思。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其事。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治理好家政。诚意:真心实意。3.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问题:平翘舌、声调易错字习惯性误读的字:对策:辨析,强调。问题

3、:学生对形近字易混淆。对策:学生辨析后,教师纠正讲解。问题:对丁肇中的常识常有误差认识不足。复习备习检测。情境导入:导语:同学们,少年读诗如隙中窥月,中年读诗如台上观月,老年读诗如庭中赏月。想一想:同样是读诗,感受为何不同 (出示文题、作者) 教师: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变化,知识积累的差异等的原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板书课题)屏幕出示检测学案;点拨纠错。学生听讲回答。独立思考;多边会议;组间交流。详见“备习”对应栏。研习一、初读课文:1、明确:提出论题: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分析问题:首先,指出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4、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二、品读课文:1、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 二,探索应该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2、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一、初读课文:1、初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2、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借此题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二、品读课文:1、精读课文,学习释疑。(小组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1)大学里 “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

5、意义是什么?(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出示学习目标。1.交代学习任务。2.巡视、参与交流。3.组织报告并评价指导。4.小结。读文时,先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将文章读短,再分析联系,思路就清晰了,结构也易于划分。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结合语言环境,感知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教师提示:作者的论证思路随着着认识的加深不断深化。按逻辑思维进行。点拨:首先明确本文表现的中心,再分析这些内容与中

6、心的关系。教师提示:结合背景理解。1.明确学习目标。2.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3.小组合作交流,理出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4.教师提示后,反思、纠偏。5.学生解说这样划分结构层次的理由。通过筛选信息,选出关键语句。1、阅读课文后,通过抓关键词,确定中心句。2、筛选主要信息完成问题2。3、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义和作用。小组合作重点解决文章中心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分析文章的语言,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小组交流补充讲解提高语言的鉴赏力, 问题:学生对作者的思考问题的认识不深、注意不够。对策:教师举例强调,加深认识、引起注意。问题:思路不清,结构不准。大家要掌握阅读方法,善于抓住关键

7、段落、句子、词语来解读文章。对策:对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加以概括。问题:对论证方法缺乏理解认识。对策:引导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辨析,并不断认识到,为了增强说理的效果,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道理。问题:对写作启示学生可能说不清理由。对策:教师结合语境精讲。精习1、反思学习,畅谈收获。2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举例:雪融化后是水、钟表的工作原理指导学生举例要恰当。小组合作总结写作方法。问题:选不准角度。对策:教师组织学生列出一些实例。时习1、阅读优点零2、以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提示:先确定写作内容,然后确定要表现观点,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板书设计一、论点: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3-12)(13)提出论题首先,指出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1-2)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