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呼兰河传 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1).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70081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4呼兰河传 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4呼兰河传 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4呼兰河传 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4呼兰河传 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4呼兰河传 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呼兰河传 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萧红,1911年出生于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

2、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她的一生基本上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曾经与三个男人共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走路。”(引用萧红的遗言:女性的天空是低的)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生活阶段

3、一: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母亲病故。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萧红与祖父之间的饿感情深厚。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1年2月初,因无经济供给,生活困难,萧红只好离开北平返回呼兰。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违心地与王恩甲一起住进道外十六道街东兴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王恩甲却不知去向。生活阶段二:1932年在

4、哈尔滨与萧军相识,不久她住进医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两个人在旅馆同居,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生活阶段三:正当萧红、萧军在上海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进行文学创作比较顺利的时候,二人在感情上却出现了裂痕。这给萧红在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与烦恼,使她情绪低落,直接影响了写作。1938年2月,在西安,萧红、萧军正式分手。此时萧红已经怀孕。同年4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汉。5月,他们在武汉结婚。1938年底,她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出生不久即夭亡。生活阶段四:1940年1月底,萧红随

5、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日,因患有肺结核,又因为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最终在医院与世长辞。她死时,据说端木蕻良并不在身边。评价:当她与王恩甲在一起时,她被爱情的蜜汤灌昏了心;后来萧军挽救了她,但他们一起外出的时候,总是一前一后的走着,萧军在前大踏步的走,萧红在后边跟着,很少见到他们并排走。这就是他们之间命定的姿态。他殴打她,也不是故意的虐待,也是因为爱她,当她是自己人,才不见外地动了手。他是个粗疏的男人,拳脚伺候的时候,压根想不起来她并不是顾大嫂和扈三娘。后来的人们这样对比萧红和萧军之间的差别

6、: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她与端木结合的时候,有人责备她,难道你不能一个人生活吗?不能,因为她是个孩子,一个人睡在黑屋子里,她害怕。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猜测,因为童年家庭的不幸,导致萧红极度缺乏安全感,她一直是个需要保护的孩子,直到她31岁去世时,还一直是。于是在她生命的末期,她用一个小女孩的眼光回忆并记录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写下了呼兰河传。二、代表作品呼兰河传有文学评论说,萧红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

7、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阅读课本的导读部分)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课文节选部分是小说中的第五章,关于老胡

8、家的小团圆媳妇的不幸的遭遇。三、解读文本、主题探究请同学们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一个健康活泼、天真善良的小媳妇被折磨致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四、阅读文本,思考问题1、总体认识小团圆媳妇她是谁?她几岁了?她外貌如何?她性情如何? 明确:她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十二岁,但长得有十五六岁那么高。“黑忽忽的,笑呵呵的;照碗碟,弹玻璃球”“她说着的时候,好像说着别人的一样”。这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2、小团圆媳妇因为什么而死? 明确:被用滚烫的热水洗澡了,共三次3、为什么要用滚烫的热水洗澡

9、? 明确:因为小团圆媳妇病了,这是跳大神的所出的治病偏方招数4、小团圆媳妇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生病呢? 提示:小团圆媳妇其实并没有病。“当周围的人都不正常的时候,正常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疯子”。5、面对这种当众的用滚烫热水洗澡的情形,周围的人都是怎样的反应? 明确: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摧残小团圆媳妇的行列中去,最终导致小团圆媳妇的惨死。然而更可悲的是,几乎所有的人对此都不会产生道德和良心的压力,因为她们信守当时社会话语的合理性,她们不仅看不到自己对小团圆媳妇的伤害,反而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好。面对小团圆媳妇的死,她们心安理得,甚至多了

10、饭后的谈资。6、用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吗?小团圆媳妇该不该死?是谁害死了她? 明确:不能,人们的迷信思想,愚昧。不该,她没有错,只是不符合人们传统意识里的童养媳的标准罢了。是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旧的传统意识以及麻木、残忍、愚昧的看客庸众们。五、比较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小团圆媳妇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思考问题:与鲁迅相比,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国民性批判有哪些相似性? 点拨:1、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共同身分是媳妇,这个身分使他们受到礼教重重的束缚。所不同的,祥林嫂是再嫁的寡妇,受到贞节与迷信的捆绑,而小团圆媳妇则受到媳妇应行止合宜,唯婆婆之命是从的规范要求。面对此压迫,祥林嫂虽是成人,却毫无醒觉地接受不

11、贞罪名;而小团圆媳妇虽有意识的反抗,童稚的身分,亦让她面对重重迷信、仪式的侵害而无能为力。2、无疑地,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是受到礼教与迷信的逼迫而致死,但帮助这黑暗社会吃人的,是借舆论之名,以礼教与迷信来围剿受害者的庸众看客,此为二者的共通点。3、主题相同:共同主题是美好而有价值的女性如祥林嫂、小团圆媳妇,被吃人的社会价值体系礼教、迷信和散播此价值的看客庸众逐步打败、毁灭。六、拓展延伸浸透了几千年来女子的血泪,“一曲女性悲剧的挽歌”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小姑娘,却深受封建旧传统旧意识以及封建迷信思想戕害的女性的代表。正如萧红的遗言所言,“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在千百年来的男权社会的统治下,女性永远是一个悲剧,深受封建的桎梏。在中国文学史上,属于该类型的人物有哪些? 七、布置作业探讨人物的意义,以“她们”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400字左右)提示:“他们”是指在有男有女时用的书面语代词; “她们”是用在指全部是女性时; 在性别不明或没有必要区分时,用的是“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