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9646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中语文 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中语文 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中语文 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中语文 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目标 一、理解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的内涵。 二、体会各篇课文包含的人格魅力。 三、结合课文,领悟中国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四、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单元说明 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天”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船夫在激流中搏斗的坚韧勇敢。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一、理解课文的生命内涵和思想情感,了解诗歌创作与

2、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一定生命形态的诗歌作品,“生命的律动”是这些诗作内涵的共同特征。不过,每篇课文所表现的生命形态是各不相同的,要引导学生仔细辨析。例如井所表现的是一种“静默”的生命形态,与天狗里张扬、凌厉的“天狗”形象及其代表的生命意识大相径庭:前者趋于内敛、收束,后者则显得外张、夸饰。同时,不同生命形态蕴涵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如无题全篇渗透着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人产生崇高感;川江号子也包含了悲壮的意味,但更多的是悲慨与孤寂。,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中的一定的生命形态是与诗人人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郭沫若就说过,“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恣肆、狂放的“天狗”形象既显示了个性解

3、放的时代精神,又是叛逆的诗人自我的真实写照;默默地承受一切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这无疑是诗人所尊崇的一种人格;在春无题川江号子的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也都隐藏着某种人格的力量。,二、结合课文,领会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诗歌的思维方式是十分奇特、令人费解的,这是因为诗人往往采用隐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将自己的感觉进行了变形或转移处理,使得显示出来的形象与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本单元的课文在这方面有突出的体现。譬如“我是一条天狗呀!”出人意料,“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极度夸张,“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富于想象,“绿色的火焰在

4、草上摇曳”形神毕肖,“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奇思异想。想一想,这在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作用?比较一下,假如换一种平常说法效果会怎样?,三、认真体会每首诗的韵律、节奏,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现代诗歌的朗诵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应理解诗的内涵和情感特征,这是诗朗诵的基本前提,如果对诗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就无法正确地进行朗诵;其次,要把握诗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句法、韵律、节奏,这是诗朗诵的关键;再次,善于捕捉词语的弦外之音,使自己的朗诵富于个性化。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自由诗,朗诵起来难度相对大些,在没有明显的韵脚的情形下,应格外留意这些诗的内在节奏和旋律。例如天狗中的“我飞跑,/我飞跑,/我飞

5、跑”,在朗读时每一个“我飞跑”的语速是不一样的。井的整体语调是舒缓、平静的,朗读时应注意保持均匀的语速。,本单元所附的知识短文走进诗的世界,从总体上说明了现代诗的基本特征。有两点需要注意:1.这里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诗的定义,应让学生懂得,这是由于人们对诗的理解千差万别所造成的,不过诗有自己的基本格式和规定;2.短文谈到的“不是诗”的几种情况,如“分行写的不一定是诗”“押韵的不一定是诗”“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生活现象的罗列不一定是诗”,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逐一辨析。,苏幕遮 碧云天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6、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简介】 苏幕遮,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苏幕遮”,西域胡语,本出自西域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后用作词调,在唐玄宗之前流传到中国。又名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仄韵。,【注解】 黯乡魂:黯,沮丧,愁苦。乡魂,指思乡的魂灵。 追旅思:追,回溯,追忆。旅思,羁旅的愁思。,【故事】 这首词,抒写羁旅相思之情。范仲淹在词中不仅描绘了秋天凄清的景色与伫望家乡的情景,还抒写了想念家乡,黯然神伤的悲愁之情,突出表现了羁旅的愁思。 天空,碧蓝的云缓缓流动;地上,落满枯黄的叶子。放眼望去,秋天景色绵延无际,一直连接着遥远的江水;江里波浪上,寒烟像

7、翡翠般绿得发亮。青山映照着斜阳,天空连接着江水。萋萋芳草,仿佛无情,一直延伸,简直隐没在那斜阳照射不到的天外,那就是我看不到的故乡! 思乡情思,黯淡忧郁,羁旅愁苦,纠缠着我。除非夜夜有好梦,才能使我安睡,不然怎么也睡不着,明月照着高楼,切莫独自倚楼远望!想借喝酒抒愁,谁知酒入愁肠,竟化作了相思泪啊!,(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

8、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

9、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

10、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

11、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日。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

12、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现。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析】 原文第一、二段并没有谈到“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也没有说诗经中的诗歌“没有深刻的含意。” 【答案】 A,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新诗的节奏、韵律; 2分析诗歌的内容,掌握“天狗”这一形象的特点。,1读准字音 啮(ni) 脊髓(su) 2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 四川乐山人。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

13、、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卓文君等。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六个历史剧。他

14、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著作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其中文学20卷)行世。,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

15、性,但他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1“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 在这首诗里,“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和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里牵涉到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的关系。郭沫若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张“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田汉在给他的信里也说:“你的诗首首都是你的血,你的泪,你的自叙传”(三叶集)。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2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怎样的思想观念? 这首

16、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应该说,泛神论思想贯穿整部女神。一般认为,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杂糅了以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十六七世纪泛神论哲学和古代中国、印度哲学里的泛神论思想。他曾这样说:“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这就可以解释,这首诗中为什么多次出现了“月”“日”“星球”“宇宙”等词语。,同时,郭沫若诗里的科学观念与泛神论思想是相辅相成的,“X光线”“电气”“神经”“脊髓”“脑筋”等科学术语的使用,可以视为一种科学观念的表现。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均开阔了诗人的眼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有助于他的诗里包容宇宙万物,从而使其诗风雄奇、健美。,3如何理解这首诗中的拟人和夸张? 这首诗的整体手法是拟人,“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够生动地展现充满豪气的自我精神。拟人手法也便于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