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境界说“了缘”之四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8569256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8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狂草境界说“了缘”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狂草境界说“了缘”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狂草境界说“了缘”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狂草境界说“了缘”之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狂草境界说“了缘”之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狂草境界说“了缘”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草境界说“了缘”之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了缘品藏 狂草境界说“了缘”之四狂草境界说“了缘”之四向张旭学习上文说我教学生用笔之法:怎么舒服就怎么执笔,别把自己弄“僵”了”。唐代书法家蔡希综在书法论介绍张旭传授的书法要妙:书法第一“妙在执笔”,要“令其圆畅,勿使拘挛”。我讲别把手弄“僵”了,也就是这个意思。手僵了,就不能保证运笔的劲儿来自四面八方。当然别忘了悬腕是关键。好的老师都不会保守,特别是遇到善于学习的学生。张旭的学生颜真卿就是这样善于学习的学生。颜真卿是得了张旭的笔法的,官比张旭大,但不影响他在书法上师事张旭,不耻下问,勤奋学习。他不仅得张旭笔法之精髓,还自创出颜体,更在传承张旭笔法时倾囊相授给怀素。笔法,虽然是一个词组,却包含

2、无数的意思。首先在“得笔”,“得笔”,不仅是说执笔,而是让学习者不断在已上道的基础上得“笔”之感。这种“得笔”之感的“笔感”一旦习得,终生难忘,就像学骑脚踏车,学会后永远不会忘记。这就要求“已上道”,这就需要有老师“口传亲授”,这种技术性的东西,不亲自示范,光是看看书,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张旭介绍自己笔法的习得,除了传承有序的家族传承(舅舅陆彦远-到彦远之父陆柬之-陆柬之的舅舅虞世南-虞世南得之于智永和尚-智永和尚乃王羲之七世孙),显见,张旭笔法源自“二王”,而后自己草书学习上溯张芝,并融汇大自然之自然之法,最终创出流传千古的“狂草”。前面讲“已上道”,“道”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偏重技而言的道

3、,或称为“技之道”;另一层意思是“意之道”。先说张旭的“技之道”,唐代翰林学士李肇在其所著国史补中说张旭笔法:“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技进乎道,技道合一而不可分割,然有所偏重,技乎道,趋向于道,道乎技则更依于技。张旭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是偏重于技而言的“笔法之意”,如果没有相同的经历是不容易理解张旭之意的。“公主担夫争路”,我在30年前,在黄山的巅峰小道上看过樵夫担柴与对面来人的快闪相让,对那惊彩的闪避,禁不住打心眼里赞叹,这种赞叹是发自过往的切身体悟。我在乡下务农,春节插秧时,春雨连绵,田埂也就30公分左右宽,沾着小草的烂泥田埂,挑着秧的人迎

4、面而来,挑秧的人就用上了“公主担夫争路”的闪避和揖让,还要加上小跑的速度,否则双方都会摔下田埂。这正是:闪避相让须得宜,揖让有礼要合矩。张旭把字的偏旁和字内的上下相互避让用得是妙不可言。我们从张旭的书法里拎几个字来领略。(张旭书法)看了张旭“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的笔意运用,在下一节我们会解读“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在此先看看我写的张旭的古诗四帖。也有小诗一首:狂草不潦草,潦草非狂草;唐代有张旭,至今已了了。下面再看一幅我写的字。(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即将呈现,敬请关注!想了解更多,关注了缘文创公众号 +(LY_Cultur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学作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