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8768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1)x_来攘往 (2)迸_溅 (3)jun_刻 (4)腼腆_2.根据课文默写(10分)(1)_,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2)青山有幸埋忠骨,_。 (杭州岳墓对联)(3)乡书何处达,_。 (王湾次北固山下)(4)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5)_,无欲则刚。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6)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 (冰心纸船)(7)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8)人曰:“_?”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2、郑人买履)(9)_?门前流水尚能西,_。 (苏轼浣溪沙)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看到志愿者全心全意为北京奥运会忘我的工作,使我很受教育。B.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苏州实验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C.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D.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比赛的人数比上一次少了一倍。4.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无锡地铁修建已成为我市家喻户晓的大事。(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B.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双赢:双方都获益。)C.张老师那幽默风趣的一席话,让全班同学忍俊不禁。(忍俊

3、不禁:忍住不敢发出笑声。)D.在省中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一群阳光少年的表演很给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给力:形容精彩、酷、棒。)5名著导读(3分)汤姆叫醒其他两个海盗,三个人大叫一声往外跑。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已经脱光了衣服,在白色沙洲边清澈的浅水里追逐、嬉戏打闹了。他们毫不想念远处这片浩瀚的河水那一边沉睡着的小镇。也许是一股游移不定的水流,也许是稍稍上涨了的河水把他们的筏子带走了;不过这只会叫他们高兴,因为筏子一漂走,正如他们和文明之间的桥梁给烧掉了一般,断了后路。(1)这段文字中加点的“海盗”是指 和 。(2分)(2)根据原文,说说他们“毫不想念”那小镇的理由。(1分)答: 二、阅读与赏析

4、 (37分) (一)(3分)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注释】除夜:除夕之夜。6.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1分)答: 7.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 (二)(12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遽契其舟 不亦惑乎 冀复得兔

5、 因释其耒而守株 9.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3分)A.楚人有涉江者 宋人有耕者 B.遽契其舟 因释其耒而守株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折颈而死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于土墙凹凸处10.翻译句子。(2分)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答:_1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3分)(1)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什么成语?(2分)答:_(2)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怎样的人?(1分) 答:_(三)(9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

6、”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

7、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2.说说第自然段中加点字词的作用。(2分)答:_13.选文第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景物描写的?(4分) 答:_14.文中第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分)答:_(四)(13分)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苗青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

8、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渐渐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

9、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形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选自中学生文摘)15.第自然段划线句手法多样,情感丰富,请从词语的运用或修辞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_ _16.第自然段说“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请概括作者读到了哪几类人,并逐一写出他们不同的个性。(3分)答:_ _17.请你说说第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答: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