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译准实词和虚词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8762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译准实词和虚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译准实词和虚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译准实词和虚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译准实词和虚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译准实词和虚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译准实词和虚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译准实词和虚词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译准实词和虚词,(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

2、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

3、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解析 敛:收兵。 答案 C,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或著崖石皆没镞 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 B C D 解析 介绍何灌的作为,但均未有成效。的结果是使敌人退兵;是何灌建言的功效;显示其射技超人。都表明“行事有成”。 答案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

4、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解析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错误,他建议用运粮食的钱加价就地买粮食。 答案 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_ (2

5、)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_ 解析 (1)整弓,整理弓箭。第一个“之”代指靶心,第二个“之”指何灌。(2)“见”指拜见。这是一个省略句:乞入见(帝),(帝)不许,而令(之)控守西隅。控守,把守。 答案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参加武选,得中,在河东路为官。当时的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你是一个奇才,将来应当会担任我的职条。”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泉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一气之下带

6、领兵马犯境。何灌面对高崖射箭,每射必中,有的射中崖石,箭头都深入到崖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地把他当成是神人,退兵离开了。三十年后,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从前这件事,历数何巡检的神奇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担任河东路将军,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射穿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引兵退走了。后来大臣张康国向徽宗推荐何灌,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形势,何灌用笏板在皇上的御榻上比画,用穿的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的形势图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情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做河东提

7、点刑狱,后担任西上阁门使,兼任威州刺史、沧州知州。因为治城有功,升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食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八千辆马车,这时靠近边境一带麦子正熟,请求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了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为岷州知州,在任上引邈川水灌溉闲置田地千顷,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调任河州知州,不久又负责守岷州,负责在熙河兰路河湟一带招募弓箭手。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干旱,则人民就乐于响应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才半年,就得到良田二万六千顷,招募

8、到弓箭手七千四百人,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射,命中,再射去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任步军都虞候。金军南下,皇帝把京城中的军队都交给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人攻占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看到这种形势,阻止溃退未成。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抗击金军,金军于是直逼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他背靠京城,抗拒敌人,总共三天,身上多处受伤,死在阵地上,终年六十二岁。,(2011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桓公问

9、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 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

10、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

11、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 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3分)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3分)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

12、从其本事矣。(4分),【参考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厚施德惠,(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竭近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点,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感怀;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食言,就是信;不是他所想要的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啊!” 桓公又问道:

13、“我想修明政事以谋求定时会盟天下诸侯,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是怎样的?”管子回答说:“诸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卿大夫治理好自己的领地,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联,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减少刑罚,少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即位之后,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它们生有羽翼,所

14、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自谦?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桓公在坐席上挺直身子,向前挪了挪,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

15、政严酷;百姓很怕劳役,而上位的人不顾农时,随意征发民夫。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必忧虑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害怕死罪;能根据时令,坚持能在农闲时兴役,百姓就不愁劳役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告诉给先君才行。”第二天,众人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竟好像流水一样归附。,答:_ 答案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以来都比不上他。,答:_ 答案 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更敬畏周昌。,答:_ 答案 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参考译文】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以来都比不上他。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更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