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8483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一、 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答案,共30分)。1寓言“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的山B水中的剑C乘坐的船D江中的水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折射形成的是()A 日食美景B 天空彩虹C 耀眼幕墙D 林间光柱3.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教室的高度为8cmB一只纸的厚度约为7.510-4dmC电瓶车正常行驶速度约为4km/hD50m短跑测试的平均成绩约为15s4下图是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某校

2、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5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6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中,正确的是 ( ) A9.6nm=9.61000m =9.610-3m B9.6cm=9.610mm=96mmC9.6m=9.6m10=96cmD9.6dm=9.6dm1

3、0m=0.96m7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8.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5cmB10cmC20cmD30cm9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和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10某物体以20m/s的速度通过全程一半,再以30m/s的速度通过剩下的另一半路程,则此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25m/s B24m/s C20m/s D30m/s1

4、1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2f,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12.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 A.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C.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 D.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1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

5、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14.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应用:(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1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二、 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16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 处控制噪

6、声(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填运动或静止)。(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 像第17题第16题 17、如图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_入射光线,_是反射光线,_是折射光线,界面的_侧是空气。18.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如下图所示,用A测物体的长度是 cm,用B测物体的长度是_cm.。18题图 15题图19.如下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

7、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的是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运动到F点共运动了_cm的路程,平均速度是_m/s。20.如图所示,(a)、(b)两图分别表示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比较方法,其中图(a)表明 ,图(b)表明 。2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 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 图三、 解答题22(8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在如图甲、乙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2)图丙中,a、b是从点光源S发出的、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完成光路并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3)如图丁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

8、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乙甲 23.(4分)根据活动: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请你回答: (1)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原理是 (2)你选用的器材是:纸锥、 和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华准备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设计了如上的表格,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小华这样做是否能减小实验误差吗?理由?答: 24(3分)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1) ;(2) ;(3) 。25.(6分)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第30题图(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

9、,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2)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透镜的焦距约为 cm,判断的依据是 (3)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4)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26.(6分)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

10、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27(6分)一艘轻巡洋舰,以60km/h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30km处的正在向前航行的战斗舰,轻巡洋舰追了120km才相遇,求战斗舰的速度和轻巡洋舰追赶时间。28.(8分)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凸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

11、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 ; 如何判断: 。八年级物理部分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BBABCDBBACDCB16.声源、汽车最大速度不允许超过5Km/h、72 、运动17.OB、OC、OA右18.刻度尺、2.80、2.819.变速、12.00、0.1520.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21.甲、丁22略23V=s/t、秒表、刻度尺 、不能因为纸锥下路高度越来越低,纸锥下落时间不好计时。24.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尺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的一端;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