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4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8399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4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4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4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4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4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4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分校2014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14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2、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2、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3、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维护了社会公平 B有利于专制统治C促进了文化融合 D加强了民族团结4、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

3、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5、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6、历史学家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

4、害趋利意识。在这种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意识指导下出现的最早的实践活动是A民族工业兴起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7、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入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8、右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 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 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 在此期间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

5、国力正逐渐衰落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9、“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0、右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A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11

6、、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B国民革命军建立 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2、右图是1937年10月刊发在战时画刊杂志上张乐平的漫画杀鸡儆猴图,画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失望肯定了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的贡献有利于鼓舞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A B C D13、下列图片是研究小组收集的研究资料

7、,据此可推断其研究主题是 A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B城乡文化事业发展C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14、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荒诞不经,反映欧洲人早期的愚昧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D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15、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

8、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16、“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是评价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7、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汉密尔顿上校代表人口21.1万的纽约州提议:“全国会议的席位,应该按照自由居民的人数,在各邦之间实行比例分配。”乔

9、治.里德代表人口最少的德拉瓦州(4.1万人口)提议:“不得同意改变每邦一票的平等表决原则。”其博弈的结果是美国确立了A两院制议会 B总统制共和制 C三权分立D联邦制 18、右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下列关于该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B. 美国已完成独霸欧洲的既定目标C. 苏联退出“冷战”,两极对峙结束D.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

10、产计划以外的产品。”其主要目的是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 20、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 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21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气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

11、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材料三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

12、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请回答:(1)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据材料二分析其特点。(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22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

13、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百年潮1997年第4期)材料三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

14、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同一时期,新中国在外交方面还取得什么突出成就?(5分)(3)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为此尼克松对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行动?(5分)(4)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23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18世纪以后,理性与思想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