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8289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操千曲而后知音, 。(文心雕龙)(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关雎)(3)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 ,志在千里。(龟虽寿)(5)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6)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7)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木兰花)(8)令初下,群臣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9)人生不应以名利为重,我们应该学习古仁人“ , ”的阔达胸襟(范仲淹岳阳楼记),做到不计得失,宠辱不惊。2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 (建立/树立/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文字jun刻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句话是:“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zhng。”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我认为,在人们心中牢固树立爱好和平的思想,这对实现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给加点定字注音。(2分)多方共济 渊源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j

3、un刻 屏zhng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1分) 3汉字的偏旁部首有表意功能,组合再生能力较强。请用“拮”和“诀”这两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成两个新字,然后分别给两个新字解释。(3分) 新字( ) 解释: 新字( ) 解释: 4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据了解,甘肃省汉简发现早、数量多、研究历史长、在海内外影响大。B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历经三个月的激烈角逐,江苏代表队、河北代表队、山西代表队分别获得团体组前三名。C随着Windows XP的退场,对于操作系统行业及安全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或一次机会。D4月2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4、等单位主办的“盐渎风”市首届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5一位同学读了培根的谈读书,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帮他在处分别填上一个句子来概括后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句式不限)(2分)读书价值颇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6名著阅读。(5分)(1)填空。(2分)(他)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

5、,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选文描写的人物是_。这一片段是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出其本人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由内心绝望、动摇到最终_ _ 的过程。(2 分)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3分)美猴王 弼马温 齐天大圣 孙行者 斗战胜佛名号: 解说: _ 名号: 解说: _ 7综合性学习。(8分)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在笔、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九年级(1)班决定

6、开展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实践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吧!(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开展此次活动?请参照示例,列举两种。(2分)示例:主题班会 (2)请指出校园内的两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两条你的可行性整改措施。(3分)不文明现象: 整改措施: (3)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收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60字以内)。(3分)故事名: 故事内容: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7、”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注】亲:指关系友好,亲近。却:退。隐蔽:指屏障。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牺牲玉帛 神弗福也 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11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秦攻赵长平,

8、齐、楚救之。12【甲】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4分)13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5分)“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

9、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

10、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

11、,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1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15阅读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4分)16第段用比喻论证的

12、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4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9分)一把寂寞的锄头 范宇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得清晰可及。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怅。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