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分类点拨 第3节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课件 人教大纲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5532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分类点拨 第3节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分类点拨 第3节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分类点拨 第3节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分类点拨 第3节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分类点拨 第3节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分类点拨 第3节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课件 人教大纲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分类点拨 第3节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课件 人教大纲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编 写作分类点拨与升格指导 第一章 高考写作分类点拨 第3节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2009年全国高考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一个是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_,一个是湖北卷的站在_门口。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

2、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_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_;3.补中间部分:如给_的一封信; 4.补首尾部分:如_,别再让我_。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

3、“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

4、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_,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_(亲人、生命、自己

5、)”,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_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

6、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_”,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友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

7、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_,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_,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

8、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5避免雷同。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

9、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6不能过火。像走近_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

10、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四、要选好材料。补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五、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能抓住人心,吸引读者往下读,分数也会有所提高。半命题作文如果没有结尾会让读者感觉文章没写完,所

11、以结尾也是作文的关键。开头和结尾可用同一语句或同一风格(如排比句、带哲理的议论等)来写。,六、要有个性、亮点。有个性、有亮点,才是有创新的文章,也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标题追求“眉清目秀”,注意色彩的点染、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情节追求“一波三折”,采用误会、陡转、巧合设置波澜;语言追求“文采动人”,锤炼词语,变换句式,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等。,【满分作文展示】 站在老屋的门口 湖北考生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悠哉悠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

12、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但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待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

13、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不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

14、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评析】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意蕴深远的抒情散文。作者立足于“老屋”门口,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透过本文营构的平淡疏远的意境,我们可以体察出作者丰富细致的情感世界,亲历作者对于亲情、生命、岁月等人生主题的体验和思考。文中祖孙相伴的美好亲情、奶奶对爷爷的沉痛追思、爸爸对父辈旧居之地的执意坚守,以及“我”对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感人至深。本文感怀人生,起于“老屋的门口”,立象尽意,随着感受与体验的渐次深入,归结于“岁月的门口”,意蕴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