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1540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考点解读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 活动。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首先,构成实践的 (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注: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注:坚持

2、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社会历史性。A.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B.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注: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注: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不同。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辨析】有用的就是真理吗?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2)真理的特点: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绝对性) 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

5、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关于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注: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真理是具体的(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6、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注: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因此,不能绝对地说真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注: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从真理的客观性来说,真理是绝对的,从真理的相对性(具体的、有条件的)来说,真理又是相对的,所以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3)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7、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而不是谬误,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二、结构体系三、疑难解析1、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3)实践的性质是“活动”: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

8、,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的实施等。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2、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2) “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就是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3、意识与认识不能混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

9、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概念对应。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4、注意区别认识、理论、真理和科学理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理论则是概念、原理、观点的系统化而达到的思维成果。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辖而形成的知识体系。5、思维误区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是否对人类有用,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

10、准。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我们获得知识则有两个途径:一是实践即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类实践活动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盲目的实践就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四、基础训练1、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这里所讲的行是指A对事情要有耳闻 B对事情要亲眼见之C要人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要亲身实践 2、“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

11、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A B C D 3、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使一些病菌逐渐适应了环境,导致耐药性越来越强的各种病菌相继出现。人们一方面努力研制战胜耐药病菌的新一代抗生素,另一方面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试图用

12、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耐药病菌的侵害。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 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 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A B C D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5、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

13、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由理论派生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6、维生索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采弥补食物撮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索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下题。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入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 B C D7、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

14、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DBCCCB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