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1249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吉高级中学 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 文 试 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嫔妃/濒危 兴办/兴奋 埋怨/赧颜苟活B竣工/隽秀 皮癣/烜赫 殷红/啼笑姻缘C嬗变/檀香鱼鳔/骠勇 攻讦/诡谲多变D妊娠/参商 压轴/诅咒 朔风/横槊赋诗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困扰人类的世纪迷题“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终于有了答案,这个发现除认识到鸡是如何孕育出蛋外,还有助于研发新形材料。B一个缺乏道德勇气的人,注定是难以救药的,这也许正是那些贪官们不愿意忏悔并从新做人的原因吧。C奶源已成为

2、掣肘乳品企业发展的瓶颈,尽管企业已认识到“得奶源者得天下”,但如果缺失检测质量的环节,恐怕整片“天”都会坍塌。D上海世博会“磁场”效应开始彰显。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中,共有近60万游客蜂涌而入,这也创下了双休日入园人次的最高纪录。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仙逝的上海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钱伟长,是一个传奇式的老人,他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B虽然多数国人已是居者有其屋,但大家仍多忙于“挣钱”,唯恐钱不够用,既无安全感,又有危机感,如此一来,便有了季孙之忧。C由明万历到清乾嘉之间,昆曲独霸中国剧坛,足足兴盛了两百年,其流传之广

3、,历时之久,非其他剧种可望其项背。D在西班牙队进行游行庆祝之前,马德里就已经万人空巷,球迷们身穿西班牙国家队的战袍等待自己心中英雄们的到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由于美国视斑和视网膜神经症的发病率严重上升,在青少年中尤为显著,这与阿巴斯甜的广泛使用脱不开干系。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C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殊荣源自他在纤维中光的传输通信方面做出的突破性成就。D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

4、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必须沉着应对、冷静观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5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傅雷的观点。(不超过40个字)(3分)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

5、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傅雷的观点是:6仿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补写文段中空缺处,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上下文衔接连贯。(4分)在生命里,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犯错。那该做而没有做的,逐日侵蚀之后,贮满泪水,就成为遗憾湖。在这湖山之间,我们只有一条窄路可以走,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减轻那压在心上的重负,就是进入文字的领域里,或者去读,或者去写,才能和“生命”取得些许的平衡。7请为下面一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再对漫画作简要评析。(5分)标题: 评析: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6、12分)再倡中国传统评点方法中国传统评点方法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兴趣和方法。中国文学具有鲜明的重写意的特点。按照将艺术分为表现和再现两大类型的分类方法,中国文学主要倾向于表现,表现作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为了这种表达,常常将现实表象的常态拆碎,按照表达的需要重组。因而主张形神兼备以神为要,主张虚实结合而尤尚空灵,以精练求深广,于一瞬求永恒,努力创造言有尽而意无穷乃至“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这样的文学作品,作家是“积数十年之力,仅得其好者以示人。而我乃欲一览而尽,可乎?”当然不可。“涵泳工夫兴味长”,需要“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获取“一部之旨趣,一回之警策,一句一

7、字之精神”。评点当细读细研作品,自然就比较易于达到“深观其意”的要求。中国文学重写意的特点,不仅表现在创作上,同时还体现在古代的文学批评甚至文学理论上。理论上的“气”“风骨”“韵味”“神”之类概念,颇为多义,不便于诠释,因而需要意会;批评时所谓“隽永”“清丽”“雄浑”“沉郁”之类的判语,微妙而近玄虚,也需要意会。意会之后的表达,常采取拟象取譬之法,从具象到具象,所以,理解时还是不能不靠意会。因此,中国古代文论中到处可以看见意会而来的观点,文学批评中更是到处碰到批评家感受式的文字,理论和批评大体是由鉴赏始,以鉴赏终,鉴赏贯穿全过程。传统评点方法于作品中逐字逐句逐段逐回鉴赏,鉴赏中提出法则,鉴赏中

8、阐释意义,鉴赏中表达感情,甚至还可以在鉴赏中来点意识流,上挂下联,心骛八极,神游四方,尤其体现了中国文学重写意的审美的兴趣和方法。不可思议的是,传统评点方法竟然在现代文学里突然消失!原因复杂多样,在此我斗胆猜度,本世纪初西风东渐,正值国人因新奇而趋骛于西方式抽象思维方法的时候,传统评点方法在中国神秘失踪,或许正是民族虚无主义的结果呢!时至今日,中华学子日趋成熟,大体看到了民族虚无主义的可笑。事实上,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归纳演绎固然长人见识,接近于科学;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建立在具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直觉体会,以意逆志,追求顿悟,却也十分启人心智,接近于文学本体。西方式的文学批

9、评惯于从作品中提出问题,然后抛开作品,抽象出世界的大小道理,做自己的千古文章,文章可能深刻完整,但不一定与原来的作品紧密相关;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紧扣文本,从作品中来,到作品中去,为作品作阐释,作褒贬,作升华,批评未必完整深刻,但肯定与作品紧密相联。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可以吸引文学以外的学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作品的各种内涵进行批评,可能丰富深致,但也可能抓住一点而不及文学;中国传统评点方法则非文学中人不可,因为它十分具体,局外之人在作品的通幽曲径前必然手足失措。这么说丝毫没有扬此抑彼的意思。人类认识和解释世界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果确系西学的影响固然很好,西式批评方法完全可以请进中国,而中国的传统评点方

10、法也可以沿用并使之完善,二者完全可以各行其是。8、“传统评点方法在现代文学里突然消失”的原因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是因为国人对西方式的抽象思想方法感到新奇而追求它。B一定是一时兴起的可笑的民族虚无主义导致的结果。C是因为传统评点方法有其自身的缺陷。D是因为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9、选出不属于中国文学具有的鲜明的“重写意”的特点的一项是()A在创作上,中国文学主要倾向于表现,表现就是重在写意。B在认知过程中,旨在表达各种现实表象的常态排列。C在文学批评中,更是到处碰上批评家感受式的文字。D在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到处可以看见意会而来的观点。10、本文作者对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和中国

11、传统评点方法进行优劣比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11、请分点概括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的不同。(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秋日的灯盏朱以撒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

12、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

13、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

14、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

15、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8月,有删节)12第2段中,作者为何认为“那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它的美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