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9832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宁某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界定 B.立法的完整性 C.立法的出发点 D.打击犯罪的效果2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行省长官大都由蒙古贵族担任,而且受到监察官的严格监督,行省机构实行一署多员和“集体领导”。鉴于此,你认为行省制度的推行使得( )A中央权力过大 B地方权力过大C中

2、央与地方在权力上相互抵消 D地方权力受到中央制约3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4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割让台湾 C八国联军侵华

3、D国民党败退台湾5在中国与某西方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中,有下列条款:“合众国贸易船只进中国五港口湾泊,仍旧各领事等官督同船主人等经管,中国无从统辖。”此条款当出自(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6有位学者在论及中国某一朝代初的制度设置时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种制度设置是在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北宋7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

4、时期 ( )A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 B鼓励土地买卖C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D禁止开垦荒地8外国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 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B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C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9“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

5、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10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B“(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C“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11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

6、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由此可知这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2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1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照此理解,“世俗理性的最初觉

7、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4近代化的设施是城市近代生活中的基本内容,时人以诗相喻上海:“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这种场景的出现,最早当(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15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5年,l5岁参加工农红军闹革命(),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8、进行土地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部分中,语境与历史史实明显不符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1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7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

9、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182010年6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99比0全票通过对奥巴马总统任命的新驻阿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的审核,彼得雷乌斯将接替因对奥巴马政府官员发表诋毁性言论而被解职的前驻阿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这段材料说明 ( )A美国是民主化法制化的国家 B美国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C与总统意见不一的美国官员将被撤职 D美国参议院是听命于总统的御用机构 1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产业革命的技术不是出现在结构变迁以前

10、,而是在其之后”。这里的“结构变迁”主要指( )A地理大发现 B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C启蒙运动的开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选举权A B C D21.如果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最有可能的结果是( )A.帝国议会通过后几即可生效 B.帝国议会通过后由联邦议会批准生效 C.联邦议会和皇帝根本不会批准,该法案无法通过 D. 经宰相批准生效22.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

11、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23“当三十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Ann NixOn Cooper,106岁的选民)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这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获胜演讲,其中“新就业机会”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提供

12、的(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C扩大农业生产 D举办公共工程242011年3月以来,日本福山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日本本国的蔬菜、海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等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日本在其他国家的产业链由于本土生产环节的停产或减产也受到了重大影响,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理应受到遏制B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C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日益丧失D日本是具有决定世界经济走向的能力的经济大国25. 二十世纪“六”年代是个激情和叛逆的年代,其时间大约是指1963至1973年之间。这与我们通常将1960年到1969这十年视为“六年代”的作法不同,我们如何正确理解这种分期方法?

13、( )A世界各国有关历史的分期都有公认的标准,不可任意调整B各国分期方法不同,虽求同存异而年代终始计算仍有歧异C史家因主题而设定分期标准,故各种分期都有其学理根据D20世纪各国历法尚未统一,史家采用不同计年而出现差异二、非选择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29题12分,共50分)26(14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继往开来,精心制定的监察制度,在不同时期曾经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仔细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地方设立十三部剌史,监察地方长吏。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