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质量验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9815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质量验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质量验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质量验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质量验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质量验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质量验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质量验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质量验收语 文 试 题第卷(共36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棱角(lng) 处理(ch)内讧(hng) 命途多舛(chun)龇牙咧嘴(c) B 瘦削(xu) 擂鼓(li)粘连(zhn) 自吹自擂(li) 物价上涨(zhng) C 戕害(qing) 曝晒(p)撒谎(s) 压轴戏(zhu) 望风披靡(m) D 济宁任城(rn) 浣笔泉(hun) 霍家街(hu) 曲阜(f) 水泊梁山(p)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苍茫 震憾 座右铭 荒诞不经 没精打采 B纯粹 慰籍 趵突泉

2、唉声叹气 沽名钓誉 C惊蛰 部署 连锁店 铩羽而归 夙兴夜寐 D赡养 爆满 暴冷门 黄粱一梦 相题并论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部队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陆续涌现出许多部优秀作品,如突出重围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等几乎一两年就有一个热点。B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C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 D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

3、恰当的一项是( ) A朝韩炮击事件恶化了朝鲜半岛的安全态势。目前,两国边境数千门大炮对峙,前方局势紧张,双方都枕戈待旦,摆足了开战的架势。 B近年来,部分中学、学生及家长盲目追求通过保送或加分等“捷径”升大学,违反了学校教育教学和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规律。C影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为舆论所不耻,但身为公众人物的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借口,开脱责任。 D城镇建设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长远方向,也要考虑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因此实际 推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去做。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二是

4、因为美元的过量发行导致了美元的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 B“放心早餐”工程是以服务大众为出发点的服务性行业,是一项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自全面启动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C面对频频发生的踩踏事件,许多专家认为,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逃生技能的训练是避免事件发生的关键。D 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5、。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

6、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

7、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选自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和合”

8、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7“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

9、,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方 山 子 传苏 轼方山子,光、

10、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而耸,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忄造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

11、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注释: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使酒:酗酒任性。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B见方

12、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从:跟从C方山子傥见之欤傥:或许,大概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阳:假装1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其所著帽,方而耸呼余宿其家B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D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朝济而夕设版焉11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晚乃遁于光、黄间密

13、封 线 内 答 题 无 效A B CD12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聘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 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第卷(114分)四、(24

1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3)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4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度大庾岭宋之问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注公元705年春,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此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翥,zh,飞。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1)有人认为颔联中“随”“尽”两字用得最好,请任选一字加以赏析。(4分)(2)此诗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前3个小题任选2个,第4小题必选)(6分)(1)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