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1等值线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703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1等值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1等值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1等值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1等值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1等值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1等值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1等值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01等值线一、选择题(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3题。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A0.550.50 B0.300.50C0.550.35 D0.300.352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AEBFCGDH解析:第1题,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

2、进行判读。闭合等值线具有“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就是在两条等值线之间有一条闭合等值线,若这条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等值线中较小的一条数值相等,则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若这条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等值线中较大的一条数值相等,则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根据上述原则可推知E地的数值应介于0.25到0.45之间,F地的数值应介于0.45到0.65之间;比较四个选项,B项正确。第2题,E地风险度小,是由于E地位于四川盆地中,夏季高温,且北面有高大山地阻挡冬季风,冬季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温度年变化较小,全年热量丰富;F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面无高大地形阻挡,冬季易受冷

3、空气侵扰,全年热量条件逊于E地,风险度较高。可见地形和大气环流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第3题,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那么四地随着热量的增加风险度都有可能降低。由于纬度最高的H地气候变暖前的风险度在四地中最高,因此其风险度降低也最明显。答案:1.B2.A3.D(2012年猜题卷)下图示意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状况,等高距为200m,L为河流。读图完成46题。4图中河流L()A从东流向西B从东南流向西北C从西流向东D从西南流向东北5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A100250B100350C500250 D5003506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A BC D解析:第4题

4、,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为山谷,根据等高线的凹凸规律可知,河流处等高线向地势高的方向凸出,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L河流应该是从西南流向东北的。第5题,根据等高距为200 m,可知a地应为500 m等高线;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规律可知,b地等高线应该小于300 m。第6题,根据以上判断,图中箭头表示的集水方向明显错误,水流应该汇集到河流之中,所以也不正确。答案:4.D5.C6.A(2011年大连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78题。7此时图中四个城镇晴天概率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8图中有A、B、C、D四地,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是()AA BBCC DD解析:第7题,根

5、据等压线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为低压槽,槽线附近形成冷锋。甲城位于锋前,且离锋线较远,晴天概率最大。第8题,堰塞湖是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图中D地两岸为陡崖,谷地有河流流经,如在D地附近出现崩塌、滑坡,造成下游土石堆积、阻断河流,很可能形成堰塞湖。答案:7.A8.D读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回答910题。(注: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9关于图中冬雨率等值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雨率以地中海为中心向四周递减B南部冬雨率较高的原因是受西风影响时间长C北部冬雨率较低的原因是受西风影响时间长D东南部冬雨率较高的原因是受洋流影响大10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

6、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河流侵蚀作用 B海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化和风蚀作用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冬雨率的高值区出现在地中海的东南部;地中海海域较封闭,水体流动性较差,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极小;地中海地区冬雨率从地中海东南部向西向北递减。受西风影响时间越长,降水的季节分配越均匀,冬雨率越低,地中海南部与北部相比,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冬雨率高。 第10题,开罗附近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小,风化和风蚀作用显著;“狮身人面像”修筑在尼罗河沿岸的高地上,不受河流侵蚀作用的影响;开罗距离地中海还有一定距离,不受海蚀作用的影响;开罗附近纬度低,加之海拔较低,不会有冰川形成。答案:9.C10.D下图为我国东南

7、沿海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时间相等的各点连线)。读图回答1112题。11据图中的信息判断()A该河流干流的流向为东南向西北B该流域S1、S2、S3范围中,河床坡度较缓的是S3C该河流干流长度约为20千米D该图不能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12当该流域等流时线为一年中最密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福建正值台风多发季节C该流域河流含沙量最大D该流域面积最小解析:第11题,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时间相等的各点连线,单位为小时,时间越短越靠近河口,所以该河流干流的流向是从西北向东南,故A项错;S1、S2、S3范围内等流时差都为1个小时,但流程

8、不一样,S3流程最短,说明其速度最慢,速度越慢,河床坡度越缓,故B项对;根据比例尺计算,干流长度大于20千米,故C项错;该图可以通过等流时线判断河流的流速,进而可以为防洪作参考,故D项错。第12题,此时,单位时间内流程最短,流速最慢,是冬季,故A项对;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项错;含沙量最大的时期是雨季,故C项错;流域面积是指流域周围分水岭与河口(或坝、闸)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一般指地表水的集水面积,不随季节而变化,故D项错。答案:11.B12.A二、综合题13(2012年预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区域地形图,图中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

9、特征。(2)描述图中河流的流向,并分析该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该地区近期拟设立一个建制镇。你认为镇驻地应设在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个村落,并阐述你的理由。(4)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本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请你分别为甲、乙、丙、丁四村落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解析:该题主要借助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第(1)题,描述区域地形特征既要说出区域地形的主要类型,还要指出区域地势特征。第 (2)题,图中河流流向有变化,应分段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应结合区域气候、植被等特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

10、方面分析。第(3)题,甲、乙、丙、丁四村建镇的选择,应结合四村位置、地形、交通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第(4)题,根据题目要求“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本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充分利用图中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答案:(1)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2)先由西南流向东北,再由西流向东。河流水量丰富,流速较缓,河水含沙量小,无结冰期。(3)乙村。地处河谷低地,地势平坦开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位置适中(中心地),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居民点的联系。(4)甲村发展水果种植业,乙村发展水稻种植业,丙、丁两村可分别利用石灰岩和大断崖地貌发展旅游业等(答案只要合理即可)。14(2

11、012年预测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图中1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2)试分析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3)分析图中沼泽地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4)简述图中甲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并指出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解析: 该题以区域等温线图切入,综合考查区域判读、等温线判读、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及成因、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题目的综合性较强,考查较全面。第(1)题,等温线的分布特征描述主要可据图回答,等温线弯曲原因的分析要联系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差异进行分析。第(2)题,甲、乙两地冬季气

12、温的差异主要应结合区域判读,从两地的位置差异、地形特点、此时的大气环流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沼泽地的成因主要与地形、气温高低、降水多少等有关;沼泽属于典型的湿地,其生态作用可参照湿地的生态作用进行回答。第(4)题,甲地处于大兴安岭西侧,因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生产方式粗放;乙地位于东北平原,发展农业要面临热量不足、盐碱化、冻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答案:(1)7月份等温线走向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并且由东南向西北气温逐渐降低。图示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的平原地带,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1月份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区域高。(2)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甲地的纬度略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

13、高原)海拔相对较高;甲地靠近冬季风源地,乙地由于大兴安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4)甲地农业生产特点: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靠天然放牧,生产模式粗放;产品主要满足自给。 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热量不足,多旱涝、冻害,土壤盐碱化严重(多盐沼泽)。 15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降雪量等日数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Q处年降雪量等日数线与周围地区相比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2)每年初冬或早春,图中

14、河流Q地区以东河段极易发生凌汛,试分析原因。(3)P地大量引用河水发展农业生产,你是否赞成?结合对当地造成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解析:第(1)题,等值线的分布应从等值线的形状、数值、疏密、延伸方向等方面分析。降雪量日数主要考虑低温天气多及降水多两方面因素。第(2)题,影响凌汛的主要原因为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且有结冰期,导致下游已结冰,而上游还未结冰,从而在下游形成天然冰坝,形成独特的凌汛。第(3)题,水资源的使用,如果合理就会造福人民;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环境破坏。答案:(1)Q处年降雪量等日数线闭合,且比周围数值高。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至此受地形抬升多降水;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低。(2)此段河流向北流, 且有结冰期,初春纬度较低的南段融冰较早,初冬北段结冰较早,形成冰坝而出现汛期。(3)赞成。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缓解粮食等农产品的不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赞成。容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