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9农业地域形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698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9农业地域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9农业地域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9农业地域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9农业地域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9农业地域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9农业地域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09农业地域形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09农业地域形成一、选择题北京时间2011年1月1日17时56分,阿根廷某地(26.8S,63.2W)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560千米。据此回答12题。1阿根廷国土面积约为2 780 000 km2,如果在比例尺11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图上面积为()A278 cm2 B2 780 cm2C27 800 cm2 D278 000 cm22下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特色与阿根廷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一致的是()A甲 B乙C丁 D已解析:第1题,阿根廷国土面积为278万km2,即2.781016 cm2,画图所用比例尺为11000 000,

2、故画出来后阿根廷图上面积为27 800 cm2。第2题,阿根廷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其农业生产以牲畜为主,具有集约型、商业化特征,故B选项正确。答案:1.C2.B“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据此回答34题。3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A人多地少 B山地多平原少C农村人口比重大 D经济发达4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C光照

3、充足,粮食品质好 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解析:第3题,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苏丹有白尼罗河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气温年较差对于养分积累没有明显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东部和南部为多条河流发源地,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答案:3.C4.C(2012年预测题)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56题。5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小产业化基础强劳动力数量大A BC D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是解决我国粮

4、食短缺的唯一选择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 BC D解析:第5题,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第6题,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应;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选择。答案:5.A6.D(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78题。7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

5、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8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解析:第7题,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主要原因是山坡地的坡度大,肥料易随水流失,故C项正确。第8题,将山坡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减小了坡度,有利于保水保肥,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故B项正确。答案:7.C8.B(2011年临沂文综)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20002006年主要农作物产量一览表,回答910题。9.从产量上看,该省级行政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小麦和稻谷 B豆类和棉花C小麦和玉米 D稻谷和棉花10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 B西藏自治区C广东省 D山东省解析:第9题,由表可知,小麦和玉米都保持在年产一千万吨以上,排前两位,其他作物则年产较少。第10题,小麦、玉米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暖温带的主要粮食作物。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山东省。答案:9.C10.D读加里曼丹岛地形图,回答1112题。11导致该岛东部沿海地区聚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A等高线密集,交通不便B水源不足C海岸线曲折D位于信风的迎风一侧,风浪大12浙江某开发商拟在该岛承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最适宜在该岛布局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解析:第11题,根据加里曼丹岛的纬度范围可知,其东部沿海地区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

7、风的影响,风浪大,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故此处聚落分布较少。第12题,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相当优越,最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答案:11.D12.C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砂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压上一层砂砾,铺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1)甲地种

8、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为_。(2)甲地地表砂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影响是_。(3)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4)分析乙地区种植西瓜的劣势气候条件。 (5)借鉴甲地的发展经验,简述乙地区改造西瓜种植气候条件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土壤和地形等方面。第(2)题,砂砾具有增温快、透水性好、减少水分蒸发等物理特性。第(3)题,从水分、热量等角度组织答案。第(4)题,乙地区为我国华北平原一部分,春季时,华北平原降水少,风沙灾害多,同时,乙地区昼夜温差较甲地区小,这些都影响了西瓜的生长。第(5)题,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答案:

9、(1)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等(2)砂砾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砂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水分下渗,保持土壤水分(3)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克服当地干旱气候条件对西瓜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4)乙地春季时降水少,风沙灾害多,昼夜温差较甲地区小等。(5)针对风沙灾害多,可以建设平原农田防护林;针对春季降水少,可以采取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如薄膜覆盖、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14(2012年押题卷)阅读图文材料

10、,回答下列问题。2010年10月16日是第30个世界粮食日,本次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战胜饥饿”,粮食问题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材料一下表为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项目2010年2020年2030年人口(亿人)14.4215.4716.00粮食消费量(亿千克)6 0566 8387 360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420422460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1)材料一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_,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_ 和_。(2)材料二图中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造成甲、丙两地农业熟制差异的因素是_。(3)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材料二

11、图中乙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4)面对粮食安全问题,试就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提出建议。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我国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将上升,原因应从人口总量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两个角度回答。第(2)题,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我国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属于季风水田农业。我国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南方地区一年二熟至三熟,这与两地的热量条件存在差异密切相关。第(3)题,注意答题时要从气候角度解答。第(4)题,从增量、提质、减灾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将上升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饮食

12、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上升(2)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热量(3)气候干旱,降水少。(4)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加强国际合作等。15(2011年佛山模拟)耕地面积保有量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82005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材料二19932005年粤北山区某县耕地分布与地形图。材料三1993和2005年粤北山区某县耕地的地形分布指数图。(1)材料一中19982005年期间年内新增耕地面积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我国耕地_不足。1998年我国灾毁耕地面积严重,就南方地区而言,最可能的灾害是_,此后灾毁

13、耕地面积逐年下降主要是我国加大了_的力度。(2)材料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_。该地区的外力主要以_侵蚀作用为主。(3)该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形成此农业地域类型的气候条件是_。在下列两种农业经营方式中,该地区应选择_经营方式较合理,该农业经营方式可以_。(4)材料三中耕地出现频率最高的坡度范围是24,而不是02。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为了准确掌握该地区土地资源结构和变化情况,应该采用_技术。(5)该区风景秀丽,正逐渐成为珠三角地区越野驾车的热门区域。请结合该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简要说明越野驾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解析:第(1)题,19982005年期间年内新增耕地面积少,主要是我国后备耕地不足造成的,这也是我国耕地问题之一;1998年南方特大洪涝灾害,是灾毁耕地面积严重的原因;考虑我国实际,进行生态退耕,灾毁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第(2)题,材料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根据图例判断即可;地区的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3)题,广东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