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688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1无锡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贵州云南广西重庆A BC D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土层薄,山多坡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 BC D解析:第1题,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第2题,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重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容易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

2、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因此选D。答案:1.D2.D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读下表及下图,回答34题。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m3)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m3)195713.314.64200013.030.98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委C秋季 D冬季4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石羊河为一条内流河,其河流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水源最充沛的季节应该是在夏季。第4题,从表格

3、可以看出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从1957年到2000年并无明显变化,因此导致流入民勤绿州年均径流量减少的原因应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答案:3.B4.B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56题。5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A为石漠化面积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生物多样性B为生物多样性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石漠化面积C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石漠化面积为生物多样性D为石漠化面积为生物多样性为环境人口容量6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解析: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也必定随着下降;森林覆盖率越低,则石漠化面积越大,环

4、境人口容量也随之减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石漠化的产生。答案:5.A6.D2010年1月20日中国金融网被称为“地球癌症”的土地沙漠化已经蔓延到我国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和自治区的841个县(市、旗)7 534个乡(镇),近4亿人口的生存受到土地沙化的严重威胁。据悉,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73.9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8.12%。据此回答78题。7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B人类工农业及其他生产活动C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区推进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地面植被死亡8制止土地沙化速度加

5、快的根本措施是()A在沙漠分布地区适当发展绿洲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B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C加快南水北调,在干旱地区实施人工降雨,改善气候条件D定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土地水分解析:第7题,目前造成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第8题,治理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根本措施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合理利用水资源。答案:7.B8.B(2010聊城二模)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910题。9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

6、发展畜牧业10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A BC D解析:第9题,a地主要表现为过度农垦造成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应为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第10题,b位于西南横断山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易造成生态破坏。答案:9.B10.D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回答1112题。11P地与Q地相比,P地()年大风日数少 年降水量多年降雪日数少 沙尘暴日数多A BC D解析:P、Q分别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与Q地相比,P地由于贺

7、兰山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弱,年大风日数较少;由于距海相对较近,加之地形的抬升作用,年降水量较多;Q地位于沙漠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沙尘暴日数多。答案:A1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截留水分 改变气候类型削弱风力 改变植被类型A BC D解析: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答案:B二、综合题(共40分)13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

8、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3分)材料1: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材料2: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材料3: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2分)(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3分)(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8分)(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10分)解析: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

9、料1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读材料2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第(4)题,读材料3可知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合理化建议主要考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

10、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2)35101030(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14(2011扬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材料1: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材料2:1991

11、1996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图1、图2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有关示意图。(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_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但从第3年开始,_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6分)(2)三种放牧强度中,_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_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4分)(3)材料2表明人们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是_。(2分)(4)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原因。(5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1可以看出,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增加或上升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从第3年开始,重牧区的物种丰富度出现明显下降。第(2)题,阅读图2可知,重牧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轻牧使草层高度增加。第(3)题,材料2表明人们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是技术手段。第(4)题,注意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答案:(1)增加(或上升)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重牧(2)重牧轻牧(3)技术手段(4)自然原因:气候较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