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5353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7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以下三题的文本见专题十二的“真题体验”) 1(2011年广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解析:A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B项,第 一个“以”是介词,“凭”;第二个“以”是连词,表顺承关 系,相当于“而”。C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他”,代 罗提督。D项,两个“且”都是副词,“将近”。,答案:B,2(2010年广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解析:A项,两个“之”均为代词,代居庸关。B项,第 一个“为”是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第二个“为”是介 词,译为“给、替

2、”。C项,两个“所”均为助词,与“为”合 用表被动。D项,两个“于”均为介词,表处所(方位地点), 相当于“在”。,答案:B,3(2009年广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解析:这一题延续了2008年的命制原则与形式。A项, 第一个“其”为人称代词,译为“他的”;第二个“其”为副词, 表祈使语气,“当、可要”的意思。B 项,第一个“之”为代 词,译为“他们”,代指那些“亡卒”;第二个“之”为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第一个“以” 为介词,译为“用”、“拿”,“何以济”即“以何济”;第二个 “以”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D 项中两个

3、“乃”字都 是副词,译为“竟然”。A、B、C 三项中的虚词从意义到 用法均不同,正确答案为 D。,答案:D,考纲阐释,考情分析,1广东卷最近 8 年都考查了虚词,从所考的虚词来看都是 一些常见的、其用法在教材中反复出现过的虚词。(历年考查的 虚词见后面的附表),2虚词的考查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传统题、重点题,每年 都单独考了文言文虚词,有时在文言文的翻译中还要间接考查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从题型看,都是选择题,具体而言有这几类:,(1)结合教材考查:从材料中选出 4 个句子,再结合教材中 的 4 个含有对应虚词的句子,选出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或相同) 的一组,一道题考 4 个虚词(200420

4、06 年试题)。,(2)全部选自材料:从阅读材料中选出 8 个句子,编成 4 组, 选出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或相同)的一组,一道题考 4 个虚词 (20072011 年试题)。,(3)选出阅读材料中 4 个含有相同虚词的句子,判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两句,一道题考一个虚词。,附:20042011年广东高考“常见文言虚词”考查情况一,览表,基础知识,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 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词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 属好几类词性。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 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 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

5、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 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是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 变化比实词大。确切掌握文言虚词的这些特点,掌握常用文言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复习文言虚词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一词多义,2同类异形,这一类虚词在文言文中也较多,要注重积累和区分。如: (1)表示限定范围的副词有:只、止、特、但、徒、唯、仅、,直、啻可译为:只、只是、只有、仅仅,(2)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 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可译为:不久、立 刻、随即、一会儿、片刻,(3)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呜呼、噫、若夫

6、,(4)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 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可根据文意译为:吗、呢、 了、啊、吧,3特殊虚词,特殊虚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要注意分辨。,(1)兼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诸 (之于,之乎)、耳(而已)、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尔(而 已)。,(2)虚词连用,如:“藉第令毋斩”中的“藉第令”就是 “假使”的意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 词的连用,起主要或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最后一词。,(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现在变为一个双音词,解释时要当 两个词来理解,如:“于是”、“所以”、“可以”等。,备考策略 1语法

7、切入法,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如: 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做“久矣”的主语,“之”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 可不译。,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之垄上”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 思,“垄上”是“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 是虚词。,2位置分析法,语言结构相

8、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 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 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根据“而”的用法可推知,“以”是表修饰的连词。,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 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句的“利”、 “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噫吁 ,危乎高哉!(蜀道

9、难),“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3标志识别法,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 词充当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 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 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至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 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 “至如”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嗟夫”

10、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 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4语气探究法,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如以下三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 同,因而用法也不同。,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为“可要、当”。,文言虚词的用法

11、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 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如:,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促织),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 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的意思。“伏焉”即“伏在 那里”。,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 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 焉”即“能够看到它”。,5语境联系法,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答题时先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你最熟

12、悉、最有把握的那一 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看看替代后文意 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如:,后一句源自课文,我们比较熟悉。“苛政”与“虎”之间 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比更”的意 思,用“比”代替句中的“于”,句子通顺,语义不变;但将 “比”替入前一句的“于”显然讲不通,前句中的“于”是 “从”的意思。,6词语替代法,对某些虚词用法的把握,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如: 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这个句子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是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这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

13、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这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7句式推断法,竖子不足与谋。(史论鸿门宴),这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 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这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18个虚词单项练习,(一)而,1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 (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 (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_ (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_,答案:(1)连词,表并列关系,“和”、“并且”。 (2)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3)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 (4)连词,表修饰关系。 (5)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解析:这8句中的“而”都是连词,其中表转折,可 译为“但是”、“却”;表修饰,可不译或译为“地”; 表顺承,可译为“然后”;表递进,可译为“并且”。,答案:C,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 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 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 )有 ),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

15、敌之大捷。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3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答案: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假设关系,“如 果”;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而”;连词,表递进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代词,“你”;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吧”、“啊”。,(二)何,1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1)豫州今欲何至_ (2)然则何时而乐耶_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 (4)如太行王屋何_,答案:(1)疑问代词,“哪里”。 (2)疑问代词,“什么”。 (3)副词,“多么”。 (4)疑问代词,“怎么样”。,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第一个“何”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多 么”;第二个“何”与“如”连用,表疑问或诘问,“怎么样”。 B 项第一个“何”是代词,“什么”;第二个“何”是副词, “多么”。C 项两个“何”均为疑问代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