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八年级历史《51 最后的盛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5110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八年级历史《51 最后的盛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八年级历史《51 最后的盛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八年级历史《51 最后的盛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八年级历史《51 最后的盛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八年级历史《51 最后的盛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八年级历史《51 最后的盛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八年级历史《51 最后的盛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世,1368年,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统治。1644年,明朝也在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中倾覆,来自山海关外的清军击败农民军,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逐步统一中国。,明清的建立,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时期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人口增长迅速,人口的快速增长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当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如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

2、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此外,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提供了更多的商品粮,由此促进了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这些都对当时人口的增加及减轻人口增长压力有积极作用。,人口的变化,人口增长迅速,一、农业的发展,宋代有句民谚“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是指苏州和湖州。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又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湖广”是指湖南、湖北等地。,南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当时的苏湖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南的先进棉纺织技术使得种植粮食的人数量减少,从事棉纺织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从明代开始,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为

3、江南地区的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生产部门创造了条件。此时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很快,除了满足本地粮食需求外,还销往江浙、徽州等地。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明清时期,中国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也发展起来。在江南地区,农民种桑养蚕很普遍。不少人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农村妇女清晨抱着织好的棉布去市场交易,换回棉花,再来织布,没有一刻空闲。,黄道婆墓,黄道婆像,我来到了湖州,我来到了松江,我从事丝织业,我从事棉纺织业,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从图558中你能发现什么?,一是以丝绸业为代表的手工业比较发达; 二是商业比较繁荣,有专门的店铺。 人们到市场进行交

4、易的情景在当时的绘画作品中非常普遍。,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五百多年间,除了明末清初战乱频繁对商业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外,商业贸易从总体上说是非常发达的。 商业的持续繁荣是商人阶层日趋稳定的表现,其中比较著名的商帮有徽商、晋商、陕商等。 此外,商业市镇的兴起也是明清商业发达的表现之一。明中后期的城镇,有一类如北京、南京等主要因政治、军事因素形成,因此工商业兴盛。另外在运河沿线、东南沿海,特别是江南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又陆续兴起一批工商业城镇。这些中小商业城镇的兴起,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兴盛的重要标志。,三、商业的发展,观察图559、560,讨论出现这些情形的原因

5、。,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工艺精湛,商路发达,因此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三、商业的发展,服务性行业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变化?,我眼中的变化,为什么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风俗产生了何种影响?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的?,明清时期也是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时期,服务性行业的兴起是重要表现之一。此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市镇的繁华,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风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晚明人陆楫的话,反映出当时人们推崇的价值观念。,各种服务性行业的兴盛,四、社会生活,当时,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

6、超。,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变化表,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变化表,想一想,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中西的对比,当时的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中西的对比,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逐渐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思想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中西的对比,课堂小结,1、农业,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湖广熟,天下足。”人口增长迅速。,2、手工业,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3、商业,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4、社会生活,各种服务性行业兴盛,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最后的盛世 明、清(前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