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检测 岳麓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076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检测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检测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检测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检测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检测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检测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检测 岳麓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解析】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识记。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B项不是其内容。【答案】B2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与1913年相比,增长了7%,农业生产总值比1913年增长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赫鲁晓夫

2、时期的农业政策【解析】只要抓住题目提供的时间“1925年”和种植业、农业生产总值都大幅增长等信息,就可以推断是新经济政策。【答案】B3(2009年聊城统考)图为1937年创作的苏联雕塑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根据这一雕塑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不会有()A“二五”计划完成B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C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D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解析】材料提供的信息为193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均与史实相符;当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答案】C4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A苏联工人

3、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的民主与自由【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工厂不能辞退工人,所以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而30年代正是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工人阶级处境困难。到了60年代,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弊端日益明显,而美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双方工人的处境发生了逆转。【答案】C5(2009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古比雪夫在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正是他(斯大林)的天才的预见以及对工人阶级斗争的卓越领导,保证了提出第二个五年

4、计划中各种宏伟的、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任务。”这反映了()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性D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解析】从材料信息“天才的预见”“卓越领导”“宏伟”“划时代”等信息可以看到人们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答案】A6(2009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是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新经济政策1921

5、年开始实行。【答案】B7(2009年泰安市统考)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解析】解题的关键一方面是注意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纽扣的价格均一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十月革命后,新经济政策实行于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体制实行于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答案】C8(2009年广州测试)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

6、,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解析】本题以苏联农业集体化为命题切入点,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材料内容看,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答案】C9(2009年济宁市高三质量检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

7、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解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是资产阶级史学家,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他对苏联采取的五年计划的赞赏,不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实际上他更希望的应该是借鉴,B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答案】C10“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有()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排斥市场调节经济管理中采用行政手段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都是

8、“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答案】D11(2009年福建省三校联考)与斯大林的体制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A BC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是对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否定,并能够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答案】A12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的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该主编认为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是()A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B改革

9、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C实行多党制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D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入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戈尔巴乔夫的错误在于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入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

10、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三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列宁材料四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11、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取代?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4)材料四中提到“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解析】第(1)问较为简单,依据材料中“抛弃了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等信息即可得出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2)问根据材料中农民对苏维埃的不满和

12、余粮征集额的增加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他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问先明确后来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1年春天”即可作答;第(4)问需要高度概括材料,提炼出关键信息,注意语言的简练。【答案】(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征集制。固定粮食税。(3)新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4)剥夺农业,发展工业。斯大林。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0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材料二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

13、经济改革。1954年3月,苏共中央作出决议,决定大面积开垦荒地。1956年,全国共开垦荒地3 600万公顷,当年新开垦荒地上的玉米获得了丰收,粮食总收获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于是许多地区盲目扩种玉米,1962年玉米种植面积比1953年增加了10倍以上。但苏联许多地区不宜种植玉米,产量很低,“玉米运动”很快以失败告终,1958年以后粮食产量开始下降。由于大量开荒,几百公顷没有森林带保护的土地为风沙侵蚀所毁。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请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方面?导致了什么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解析】第(1)问从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分析,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优化发展重工业;第(2)问要求围绕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结果和失败的原因作答。【答案】(1)特点:工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资料生产(重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消费资料生产(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缓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二战的影响;“冷战”与争霸的需要。(2)重点:农业方面。结果:短期内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原因: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