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553869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讲述了我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已有8年从没迈出家门一步,孤僻、胆小的我后来竟能一个人独立生活,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而这又是源于一个跟我无血缘关系的继父对我那无私的爱。是继父的爱给了我生活的信心,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勇气,给了我生活的能力。人们都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所以,整篇课文语言虽朴实,但读起来感人至深。从朴实的语言中,让我们感受到继父那无私的爱,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教学目标预设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继父带“我”去看海的意义。2、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到继父对我的爱,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感受继

2、父的伟大。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引领学生品味继父的言行,从而让学生走近这位无私、高尚、伟大的继父。难点: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抓住“情”感,让学生在真情的激荡下,自觉地完成朗读、品悟、学习语言,获得情感的熏陶、洗礼,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一、揭题设疑、初步感知1、齐读课题我看见了大海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大海?3、设疑:文中既然没有写到我去看大海的情景,为什么课题说我看见了大海了呢?4、用心读文,读后告诉大家你

3、读懂了什么?学生可抓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乃至整篇课文来谈谈自己所读懂的。引领学生借助文本进行第一次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潜意识里有着自己真切的体验。5、在读懂句子、内容的基础上,找一找令你感动的句子,作一作批注,最后交流。引导学生围绕“令你感动”这条主线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生自主寻找、批注、汇报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又一次对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了课文的情感。二、深入情境品读感悟通过下面三处品读点的教学,真正把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了感受继夫那伟大的爱,在落实这一情感目标之中也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浮在表面上的体验。1、品读点:品味父亲说的几句

4、话(1)点击父亲说的几句话“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儿。“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河子,抬起头,别害怕!”“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2)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当学生读不好,说不好时,老师要起好桥梁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串门。”先让学生谈谈对“带”字的理解,从这一个“带”字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由衷地会领悟到是伯伯带我去串门,才使得我有胆量走出家门。一个“带”字,带出了我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勇气。从而学生不由地会明白:要读好这一句话

5、,就得强调这个“带”字。(3)指读、评读、分角色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使学生读懂继父说的每一句话,是继文的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接触社会的机会,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这里给学生充分时间,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把“怎么读”贯穿这一部分教学。通过朗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位伟大的继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2、品读点:品读继父给我讲大海故事,鼓励我独自生活这部分品读采用学生自己质疑、释疑、合作探究的方式。(1)默读课文17-29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2)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3)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

6、什么继父看见“我”做了原先不能做的事情的时候,继父就会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继父就要死了,带“我”去看大海这“撒谎”一事,完全可以瞒着我,为何在临死前把它说出来呢?(4)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文,认真思考。小组交流每人探究的结果。全班汇报交流。一旦学生有困难,起到桥梁作用的教师可作如下引导:比如第一个问题,先是理解“欣喜若狂”和“惊天动地”这两个词语。再是想象一下我可能做了件什么事?最后是我做了对常人来说是如此微小的事情,而继父会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是为什么?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以上两个问题时,还要美美地欣赏一组佳句:

7、“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是这样深情的语言,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为了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找到一个交点。在探讨的过程中,继父那伟大的举动,使学生不难明白继父给我讲“大海的故事”的缘由,是为了让我看到美好的前景,让我对生活充满色彩,充满希望。是为了鼓励我独自生活,有能力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从中学生也不难悟到,继父那美丽的谎言的用意,学生也不难看到了拥有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继父。3、品读点:品读“我的变化”(1)找出原先的我和长大后了的我的一些变化的语句。(2)读读这几句话,看到这一变化,你最想说的是

8、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为了提升继父的形象,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我现在有勇气、有能力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是继父为我所安排、所付出的一切。三、自由练笔,升华情感。1、谈谈对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意思。允许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既升华情感,又是检测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把握。2、小练笔最后一句话:“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写下所省略的内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发挥想像,创造性写话,写出内心独白。既能锻炼学生的言语实践,又能帮助学生深化我对伯伯深深的爱的这份情感。3 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反思:1、注重情感体验。课标中获知: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

9、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课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理智、经验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多处“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继父那无私、高尚、伟大的爱。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流淌,课堂中多了应有的人文情怀。2、探究人文内涵。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文章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本课中,本人引领学生用心感悟,领会语言背后的意境,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人文理念。这堂课的设计,无不充满深深的人文内涵,闪现浓浓的人性精华

10、。3、渲染激情话语。整堂课,本人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想像,有着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方法来引导,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让学生读书,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优美语言的渲染在课堂上的闪光,使学生的心灵阳台多了一缕明媚的阳光。(二)教材理解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身材畸形、有着严重自卑心理的女孩子,在继父的帮助下,从不敢走出家门变成一个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唯一的听众与我看见了大海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颇为相似。这两篇课文都着重描写了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充分表现了主要人物对“我”的一片苦心;“我”的内心独白和感受贯穿文章始终,表现了“

11、我”对主要人物深深的怀念与感激,有力地烘托了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另外,两篇文章的结尾都含蓄深刻、余味悠长。学情分析表现继父之爱的文章,学生接触较少。文中的继父对女儿像大海一般宽广深厚的爱,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将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爱、感受这种爱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比较的思想,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借鉴唯一的听众的学习方法学习,强化学生对同类文章特点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继父形象,体会继父对“我”深沉的爱,感受“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2 领悟“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的深层含义。3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感悟相同类型文章的学法,强化学生对同类篇章布局谋篇

12、方法的理解。教学重点1 感悟继父形象,领悟“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的深层含义。2 通过比较,感悟相同类型文章的学法,强化学生对同类篇章布局谋篇特色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比较点的设计1 唯一的听众与我看见了大海进行的比较:(1)内容和写法上的比同,为充分感悟这一类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准备。(2)两课中的“善意的谎言”的比较,使学生对继父“看海”谎言的理解变得省时高效。(3)唯一的听众学习方法的迁移,打通了学生独立、自主阅读我看见了大海的通道。(4)通过结尾比同,强化对含蓄性结尾作用的认识。2 “病病歪歪”、“成天”、“欣喜若狂”这三个词语的关联比较,进一步树立继父

13、形象。教学过程一 回顾内容,导入新课二 运用比较,迁移学法(一)简单梳理唯一的听众和我看见了大海写法或者内容上的相似点(都是以事写人;两个人物,一主一次,事件发生在两个人之间;都是通过帮助,使次要人物发生巨大的变化;都有善意的谎言,都体现用心的良苦。)【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初步归纳两篇文章的相似点,为充分感悟这一类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准备。】(二)回顾学法唯一的听众一课,我们采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归纳:1 抓老教授到底为小伙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去理解老教授是个什么样的人。2 抓小伙子的发展变化,去理解老教授是个怎样的人。(三)学法迁移1 启发:唯一的听众和我看见了大海两文如此相似,同学们打算怎

14、么学?(结合继父的具体表现,归纳继父到底为河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归纳河子的发展变化过程,去理解继父的内心。)2 学生按总结的方法自学,默读画批,将批注写在空白处。三 引导学生从正面描写中感悟继父特点(一)思考:继父为河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二)汇报交流,适时引导1 理解“继父引导河子第一次走出家门”。(引导学生将“继父做工作带河子走出家门、鼓励河子、帮河子结交小伙伴”等粗浅认识,提升为“继父帮助河子克服自卑心理”,体会继父在为河子的未来考虑。补充修改批注。)2 理解“继父讲海,承诺河子看海”。主要引导学生研究继父为什么这样做?(1)出示上节课质疑问题:【课件出示】1 继父为什么要给河子讲海的故事?2 继父为什么要让河子等到15岁才带她去看海?(2)解决质疑问题。解决质疑问题1:继父为什么要给河子讲海的故事?导学步骤: 与唯一的听众进行比较,找到解决方法。(要了解老教授为什么装聋,就要知道装聋使小伙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里,要理解继父的谎言,可以看看这个谎言使河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抓住“豁然亮了”体会继父的谎言对河子产生的作用。(继父描绘的大海那么美,促使河子也想去看一看,点燃了河子心中的希望。继父给河子将大海的故事,目的就是让河子树立生活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