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选考3-3 热学素能演练提升(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2404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选考3-3 热学素能演练提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选考3-3 热学素能演练提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选考3-3 热学素能演练提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选考3-3 热学素能演练提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选考3-3 热学素能演练提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选考3-3 热学素能演练提升(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能演练提升十一选考3-3热学(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解析: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水珠,液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与斥力都增大,选项D正确.答案:D2.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所示,用牛角做套

2、筒,木制推杆前端粘着艾绒,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对筒内封闭的气体,在此压缩过程中()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解析:猛推推杆,封闭在套筒中的气体被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套筒由牛角做成,导热能力很差,且压缩过程用时极短,故压缩过程可看做绝热过程.由E=W可知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根据=C可知因T增大,V减小,故p增大,选项B正确.答案:B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要使它的压强经过状态变化后回到初始状态的压强,那么使用下列哪些过程可以实现()A.先将气体等温膨胀,再将气体等容降温B.先将气体等温压缩

3、,再将气体等容降温C.先将气体等容升温,再将气体等温压缩D.先将气体等容降温,再将气体等温膨胀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气体等温膨胀,压强减小,再将气体等容降温,压强继续减小,故A错;气体等温压缩,压强增大,再将气体等容降温,压强减小,故B对;气体等容升温,压强增大,再将气体等温压缩,压强增大,故C错;气体等容降温,压强减小,再将气体等温膨胀,压强减小,故D错.答案:B4.如图所示,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T为热力学温度,t为摄氏温度.下图中描述的不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的是()解析:等温线在p-图象上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在p-V图象上是一条双曲线.答案:D5.已知湖水深度为2

4、0 m,湖底水温为4 ,水面温度为17 ,大气压强为1.0105 Pa.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g取10 m/s2,水=1.0103 kg/m3)()A.2.8倍B.8.5倍C.3.1倍D.2.1倍解析: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10 m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所以气泡在湖底的压强p1=3.0105 Pa,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而T1=(4+273) K=277 K,T2=(17+273) K=290 K,温度基本不变,压强减小为原来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3倍,C项正确.答案:C6.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所示.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则袋

5、内气体()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B.体积减小,压强减小C.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解析:充气袋被挤压时,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界做负功),气体内能增大,根据气体实验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增大,综上分析知,A、C两项正确.答案:A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晶体和多晶体在物理性质上均表现为各向异性B.墨水滴入水中出现扩散现象,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D.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解析:多晶体表现为各向同性,选项A错误;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但要引起其他变化,选项C错误;扩散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6、,选项B正确;D项也正确.答案:BD8.(2015东北三校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体积无关B.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C.在任何一个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D.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解析:饱和汽压与液体的种类和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即气体温度降低,根据公式=C,气压不一定减小,故B错误;自然界的宏观热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在任何一个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会不断增加,故C正确;气体的压强与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和温度相关,只增加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压强

7、不一定增加,故D错误.答案:AC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题共2小题,共14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9.(6分)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增大了.该气体在温度T1、T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象如图所示,则T1(选填“”或“”)T2.解析: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由题图可以看出T2对应的高速率分子数的百分比大于T1,所以T2对应的分子平均动能大于T1对应的分子平均动能,即T1T2.答案:平均动能(3分)(3分)10.(8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方法及步骤如下:向

8、体积V油=1 mL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V总=500 mL.用注射器吸取中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入n=100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V0=1 mL.先往边长3040 cm的浅盘里倒入2 cm深的水,然后将均匀地撒在水面上.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数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N,正方形边长l=20 mm.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应填写:;(2)1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是 mL;(3)油酸分子直径是 m.解析:(

9、1)为了显示油膜的形状,便于测量,要预先在水上撒石膏粉或痱子粉.(2)1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V油=1 mL=210-5 mL.(3)根据大于半个方格的算一个,小于半个方格的舍去,油膜形状占据的方格数大约为119个,故面积S=1192020 mm2=4.76104 mm2油酸分子直径d= mm=4.210-7 mm=4.210-10 m.答案:(1)痱子粉(1分)(2)210-5(2分)(3)4.210-10(5分)三、本题共3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1分)如图所示,

1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等压过程到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压强p=1.0105 Pa,吸收的热量Q=7.0102 J,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解析:等压变化(3分)对外做的功W=p(VB-VA)(3分)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3分)解得U=5.0102 J.(2分)答案:5.0102 J12.(13分)如图,两汽缸A、B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的直径是B的2倍,A上端封闭,B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汽缸除A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两汽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b,活塞下方充有氮气,活塞a上方充有氧气.当大气压为p0、外界和汽缸内气体温度均为7

11、 且平衡时,活塞a离汽缸顶的距离是汽缸高度的,活塞b在汽缸正中间.(1)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恰好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2)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当活塞a上升的距离是汽缸高度的时,求氧气的压强.解析:(1)活塞b升至顶部的过程中,活塞a不动,活塞a、b下方的氮气经历等压过程.设汽缸A的容积为V0,氮气初态体积为V1,温度为T1;末态体积为V2,温度为T2,按题意,汽缸B的容积为,由题给数据和盖-吕萨克定律有V1=V0+V0(1分)V2=V0+V0=V0(1分)(2分)由式和题给数据得T2=320 K.(2分)(2)活塞b升至顶部后,由于继续缓慢加热,活塞a开始向上移动,

12、直至活塞上升的距离是汽缸高度的时,活塞a上方的氧气经历等温过程.设氧气初态体积为V1、压强为p1;末态体积为V2,压强为p2,由题给数据和玻意耳定律有V1=V0,p1=p0,V2=V0(3分)p1V1=p2V2(2分)由式得p2=p0.(2分)答案:(1)320 K(2)p013.(14分)(2015湖北宜城模拟)如图所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内径均匀的玻璃管,管长L=100 cm,其中有一段长h=15 cm的水银柱把一部分空气封闭在管中.当管竖直放置时,封闭气柱A的长度LA=50 cm.现把开口端向下插入水银槽中,直至A端气柱长LA=37.5 cm时为止,这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大气压强p0=75 cmHg,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试求槽内的水银进入管内的长度.解析:对A部分气体,由玻意耳定律有pALAS=pALAS(3分)及pA=60 cmHg解得pA=80 cmHg(2分)对B部分气体pBLBS=pBLBS(3分)而pB=95 cmHgpB=p0=75 cmHg(1分)解得LB27.6 cm(2分)h=L-LA-h-LB=19.9 cm.(3分)答案:19.9 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