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1046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试题一、选择题(共46道,每题15分,共69分)1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 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 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2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A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 B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C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 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3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4北宋前期规定:中书令“不与朝政”,中书侍郎“不领省职”,“但掌册文、覆奏、考帐”。这反映出当时A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B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C三省体制得到了发展 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5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

3、动力者的“膳田”、“守寡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说明A遗产继承一家族和谐关系为出发点B社会保障机制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C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D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6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二重证据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7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四:“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相为官,公为爵,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同时彰显,这从政治制度层面反映了A

4、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遗风B 中国古代民众对封官晋爵理想生活的向往C 中国古代相权的至高无上D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81935年,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没有实行的民生主义。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A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B 开展土地革命C 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D 开展游击战争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C从

5、维新运动到义和团 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10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1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基于“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的现状,在1937年国防论中强调:“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

6、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据此判断,蒋先生的抗战思想是A游击战B阵地战C持久战D消耗战12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A与共同纲领性质充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13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穿的衣服。这反映了当时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

7、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14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A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B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15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朝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中央政府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B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发展C此类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D

8、“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贸易萎缩16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17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

9、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8宋、元时期,黄金一两约合白银十两钱,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同时宋元时白银一两五钱七分可买一匹绢,而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这说明A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B黄金的货币职能下降C货币经济走向了混乱 D白银购买力得到提高19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50人为1屯,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意离开。这种民屯的农业经营模式是A宗族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20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

10、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21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22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发明军用船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仿造西器之制法未传人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据此推断,该章程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 B

11、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23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 年每日产量已超过一千吨,而1898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由此可见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已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C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D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4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 B近代资本主

12、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25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国民政府为转移工业经济的重心实施工业大撤退,致使迁入内地的民营厂矿共计639家,国民政府的兵工厂18家,重庆由此建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中国实业史上“工业撤退”的主要作用是A打破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B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中国工业格局C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D西部经济依“战争之手”得到发展261934年后,中国经济危机逐渐严重,上海商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行统制工业政策的要求。自1935年至1937年,南京政府及其官员加强了参加商业、工业、银行业的活动,政府举办的工商

13、业迅猛增长,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由此可知,南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导致了官僚资本的产生B不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C是罗斯福新政的翻版D为应对日军侵略威胁27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2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

14、包括A日本侵华不断扩大 B经济大危机的爆发C革命根据地的兴起 D政府与媒体的倡导29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30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暧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泯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31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理先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