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01894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各区2016届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阅读七、古诗文阅读【高淳】(一)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5分)初晴游沧浪亭【北宋】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乙】韬光纪幽环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据西山之佳惟四寺,灵隐为最胜;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最幽。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险峻,曲折蛇行,两旁皆岩崖斗绝,数里中连属不断。嘉树美竹森其上,兔丝女萝之属蔓延而罗生,枝荫交加,苍翠蒙密,日光漏木叶下,莹净如琉璃可爱。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峰回路转,客或先后行相失,望见树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遥相呼应,遇会心处,则倚树而

2、息,藉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犹徘徊不忍去。 (【明】史鉴西村十记韬光纪幽节选)兔丝女萝:植物名。6.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1)曲折蛇行( ) (2)兔丝女萝之属蔓延而罗生( )(3)犹徘徊不忍去 ( ) 7.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A. 环西湖之山/凡三面B. 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 C. 遇/会心处D. 悠然遐想者/久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 9.【甲】诗【乙】文各记一亭,沧浪亭“ ”,韬光亭“ ”(用诗文中关键词填空),都抒发了作者在自然山水面前闲适愉悦、流连忘返的心情,这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的所写的“

3、”一样。(3分)10赏析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娇云浓暖弄阴晴 11.【甲】诗和【乙】文中都描写了“鸟鸣”,有何共同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一)(15分)6.(3分)(1)像蛇一样 (2)类 (3)离开(每空1分)7.(2分)B8.(3分)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9.(3分)静 幽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0.(2分)句中的“弄”字,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娇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11.(2分)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鸟鸣来侧面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表现出作者悠闲喜悦之情。附:

4、总共有三面围绕西湖的山,其中西山最好;占据西山的佳处只有四个寺,灵隐寺是其中最好的;统率灵隐寺的优美景色有五个亭子,韬光亭是最幽静的。韬光亭在韬光寺后面的北高峰下,我们开始从西北角上山,路很险峻,曲折得像蛇在爬行,两边都是山峰悬崖,陡峭隔绝,几里路上连续不断。美好的树和美丽的竹子在这里长得很茂盛,兔丝女萝之类的植物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并且分散地生长,树阴交叠,绿色密密地遮掩着,太阳光从树叶下面泄露下来,莹洁干净像琉璃一样召人喜爱。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山峰回环,路跟着转弯,有的游客有先有后走散了,看见树的缝隙中隐约有人影,常常远远地相互呼

5、叫和应答,遇到称心的地方,就靠着树休息,垫着草坐下,悠悠地遐想很久很久,再起身行走,走了一段又停止,还是犹豫着舍不得离开。【鼓楼】(一)阅读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征人怨 (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注释三春:暮春。 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9.阅读全诗,将下面的赏析语段补充完整。 征人苦何其多!一苦“远”,“金河”到“玉关”,行军万里。二苦“久”,“(1)a”“(1)b ”,战事不休。三苦“ (2) ”,三春之时仍白雪覆盖。征人怨何其深!诗人运用了昭君青冢的典故,意在 (3) 。(1) a:

6、b: (用诗中词语填空)(1分)(2) (根据语段内容,填写一个字)(1分)(3) (2分)参考答案 (一)(4分)9.(1)(1分)a.朝朝(或“岁岁”)b.岁岁(或“朝朝”)(2)(1分)寒(或冷)(3)(2分)表达征人不得归乡的痛苦(或表达征人长眠塞外的担忧,悲凉)【建邺】(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7分)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下雪的早晨(节选) 艾青想起夏天的树林,树林里的早晨,到处都是露水。太阳刚刚上升,一个小孩,赤着脚,从晨光里走来,他的脸像一朵鲜花,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他的小手拿着一根竹竿,他仰起小小的头,那双发亮的眼睛,透过浓

7、密的树叶,在寻找知了的声音他的另一只小手,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一根很长的狗尾草,结了蚂蚁,金甲虫和蜻蜓,这一切啊,我都记得很清。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牧童诗中的“六七里”“三四声”写出了原野的辽阔和乡村傍晚的热闹。B牧童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C艾青在原诗中由下雪的早晨想到夏日里在大自然中嬉戏的孩童,构思精巧。D“这一切啊,我都记得很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和对自然的热爱。9如果你和这两个孩童相遇,结合诗歌内容合理想象,完成下面的小剧本。(5分)舞台提示:( )小孩:去我的树林吧,那里有露水,有树叶,有狗尾草,还有各种小虫子 牧童:我不去

8、,这里也很美啊,你看月亮多漂亮!小孩: 牧童: 我:你们说的都令人神往。的确,生活的乐趣源于自然的馈赠,更来自人率真的举止和烂漫的童心。注释舞台提示: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等。(二)阅读文言文,回答10-12题。(11分)养生记道(节选)清 沈复洁一室,开南牖,八窗通明。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旁设小几一。挂字画一幅,频换;几上置得意书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张。心目间,常要一尘不染。晨入园林,种植蔬果,刈草,灌花,莳药。归来入室,闭目定神。时读快书,怡悦神气,时吟好诗,畅发幽情。临古帖,抚古琴,倦即止。知己聚谈,勿及时事,勿及权势,勿臧否人物,

9、勿争辩是非。或约闲行,不衫不履,勿以劳苦徇礼节。小饮勿醉,陶然而已。诚然如是,亦堪乐志。注释牖:窗户。楚楚:整齐的样子。莳:栽种。徇:遵循,顺从。10翻译下面句子。(5分)(1)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 (2)或约闲行,不衫不履,勿以劳苦徇礼节。 11用 / 为下列句子标两处停顿。(2分)设 广 榻 长 几 各 一 笔 砚 楚 楚 旁 设 小 几 一。12沈复重养生有雅趣,他和五柳先生的雅趣有何异同?结合上文和课文内容分析。(4分) 异: 同: 参考答案 (一)(7分)8.(2分)A9.(5分)(1)(3分)舞台提示:小孩、牧童和我在黄昏后(时间1分)的原野上(地点1分),小孩赤着脚,手提狗尾

10、草,兴冲冲地走向牧童,牧童穿着蓑衣,悠然自得。(有对人物的介绍或描述得1分。意对即可)(2)(2分)小孩:那里还可以光着脚踩在泥巴上哦!(用狗尾草把虫子串起来也很好玩!) 牧童:这里也可以躺在地上看月亮呢!(躺在草地上看月亮也很快乐呢!)(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写孩童有趣的举动,意对即可)(二)(11分)10.(5分)(1)(2分)不要多摆放供赏玩的器具,(以免或以致于)引诱心神,扰乱视线。(意对即可) (2)(3分)有时相约悠闲出行,不讲究穿戴(写“不穿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鞋子”也可,但不能写“不穿衣服不穿鞋子”),不因为遵循礼节而劳心苦力(或不要劳力劳心地顺从礼节)。11.(2分)设广榻长几各一/

11、笔砚楚楚/旁设一小几。12.(4分)异:沈复喝酒“小饮勿醉,陶然而已。”在追求精神愉悦的同时能够自我克制;(1分)五柳先生喝酒是“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更追求精神的愉悦。(1分)同:沈复和五柳先生都爱喝酒、好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沈复读书“时读快书,怡悦神气。”五柳先生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都追求读书的会意(1分)。这两人都是情趣高雅,性情淡泊之人(1分)。参考译文:打扫干净一间房子,在南边开窗户,八扇窗子采光。不要多摆放供赏玩的器具,(以免)引诱心神,扰乱视线。安放大床、长几各一张,笔、砚摆放整齐,旁边设小几一个,挂字画一幅,频繁更换字画,几上放喜欢的书一二部、古人字帖一本、古琴一张。心

12、眼之间,常要一尘不染。早晨进入园林,种植蔬菜瓜果,锄草,浇花,栽药。回来进入净室,闭上眼睛安定神情。时而读愉快的书,使神气快乐愉悦;时而吟好诗,使幽情得以畅达抒发。临摹古人字帖,弹奏古琴,疲倦了就停止。知己朋友聚会,谈话的内容不涉及时事权势,不褒贬人物,不争辩是非。有时相约悠闲出行,不讲究穿戴,不因为遵循礼节而劳心苦力。少喝点酒但不要喝醉,舒畅快乐就够了。假如确实能这样做,也可以娱乐志趣。【江宁】(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5分)【古诗阅读】 北山宋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注释北山:指南京钟山。陂:池塘。7.第一、二句中,“”字生动地写出了青葱的北山染绿了池水,“”一词写出了碧绿的春水波光闪闪。(2分)8.第三、四句中,诗人外在的行为透露了他内心的情感。请试做分析。(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