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专题之斜面 有详解.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49668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专题之斜面 有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力学专题之斜面 有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力学专题之斜面 有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力学专题之斜面 有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力学专题之斜面 有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学专题之斜面 有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专题之斜面 有详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学专题斜面F1斜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当撤去拉力后,物体仍然静止在斜面上,那么物体在撤去拉力后与撤去拉力前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D ) A斜面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增大了 B斜面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减小了C斜面对地面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了 D斜面对地面的静摩擦力一定减小了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0 B 1mgcos C2mgcos D (1+2)mgcos3如图所示

2、,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定滑轮,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连接质量为m1和m2的物块m1在斜面上运动,三角形斜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2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左摩擦力B若m1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右的摩擦力C若m1沿斜面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大于(m1+ m2+M)gD若m2向上运动,则轻绳的拉力一定大于m2gaAB4如图所示,物体A与斜面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加速度的大小由a增大为a时,后一状态与前一状态相比,B对A的弹力N、摩擦力f的大小将( )A N增大,f可能减小 B N增大,f可能不变

3、ab如图52C N增大,f可能增大 D N不变,f可能减小5如图52所示,两个木块的质量关系是ma=2mb,用细线连接后放在倾角为的光滑固定斜面上。在它们沿斜面自由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aabB它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agsinC连接它们的细线上的张力一定为零D连接它们的细线上的张力一定不为零6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先让物体A沿斜面下滑,恰能匀速后给A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F,让其加速下滑设前后两次A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分别为Ff1、Ff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分别为FN1、FN2,则 ( )AFf1Ff2,FN1FN2 BFf1Ff2,FN1FN2

4、CFf1Ff2,FN1FN2 DFf1Ff2,FN1FN27.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A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B,B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B,使之匀速上滑在B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 CD )FABAB给A的作用力大小为BB给A摩擦力大小为 C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D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a8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中物体m与斜面体相对静止。则关于斜面对m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支持

5、力一定做正功 B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C摩擦力可能不做功 D摩擦力可能做负功 9.山东泰安市07年第一轮质量检测3如图所示,一物块受到一个水平力F作用静止于斜面上,此力F的方向与斜面底边平行,如果将力F撤消,下列对物块的描述正确的是( B D )FA木块将沿斜面下滑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C木块立即获得加速度D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改变图110如图1所示,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出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斜面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斜面依然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是:(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C、方向水平向左 D、无法判断大小

6、和方向Mm11如图所示,木块上表面是水平的。当木块置于上,并与一起沿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设在滑动过程中,二者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在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木块所受的重力对木块做正功B木块对木块的支持力对木块做正功C木块对木块的摩擦力对木块做正功D木块所受的合力对木块做正功Aa12物块A放在斜面体的斜面上,和斜面体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如图所示。若物块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物块A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可能是( )A. 向右斜上方 B. 水平向右 C. 向右斜下方 D. 上述三种方向都不可能13(2008海南)2、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

7、倾角为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 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Mm)g B(Mm)gFC(Mm)gFsin D(Mm)gFsin14.如图所示,一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顶端固定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块用细线相连跨过定滑轮置于斜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1、m2均静止,则地面与斜面间无摩擦力 B.若m1沿斜面匀速下滑,则地面对斜面有向右的摩擦力 C.若m1沿斜面匀速上升,则地面对斜面有向左的摩擦力 D.不论m1沿斜面向上还是向下匀速滑动,地面对斜面均无

8、摩擦力15.如下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A,其斜面倾角为,一质量为m的木块B放在A的斜面上.现对A施以水平推力F,恰使B与A不发生相对滑动.忽略一切摩擦,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 A.mgcos B.C. D. 16.如图所示,带支架的平板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质量为m的物块B始终相对于小车静止地摆放在右端。B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某时刻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则此刻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A.,竖直向上 B.,斜向左上方 C.,水平向右D. ,斜向右上方源:学科网ZXXK17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斜面上叠放A、

9、B两物体,若在B物体上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两物体均静止,则B物体受力的个数为()A一定是6个 B可能是4个C可能是5个 D可能是6个18.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A3 B4 C5 D619如图所示,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一定有( D)A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角越大,摩擦力越大B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角越大,摩擦力越小C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角越大,摩擦力越大D若物块M沿斜面

10、下滑,则角越大,摩擦力越小如图420、如图4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用细线相连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BD ) A若撤去F1,则甲的加速度一定变大B若撤去F1,则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变小C若撤去F2,则乙的加速度一定变大D若撤去F2,则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变小如图4821、如图48,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A静止放于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B沿A的斜面以初速度v0下滑,则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BCD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m)gBA和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C水平面对A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D水平面对A的静摩擦力为0如图

11、5322、07济南.如图53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A,其斜面倾角为,一质量为m的木块B放在A的斜面上.现对A施以水平推力F,恰使B与A不发生相对滑动.忽略一切摩擦,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BD)A、mgcos B、C、 D、 Mab2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和;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b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A) AMg+mg BMg+2mg CMg+mg(sin+sin) DMg+mg(cos+cos)如图5024、如图50所示,

12、两根直棍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根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个木棍的倾角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则水泥圆筒在两木棍上将( B )A仍匀速滑下 B匀加速滑下C可能静止 D一定静止25 、(2008全国2理综)如图, 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 A与B的接触面光滑. 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 斜面倾角为. 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 B. C. D. 262008年高考理综山东卷16、用轻弹簧竖直悬挂的质量为m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

13、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 A )A等于零2m30B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于为,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1、伽利略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意大利的闻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2、胡克胡克定律是在1678年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的。3、牛顿 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