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95844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大量史料讲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匈奴族统一开发蒙古草原做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

2、民族关系。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2.讲解法 3.比较分析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展示万里长城图片)教师:从浩瀚的外太空向下看,我们会看到人类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学生:春秋战国时期。老师: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为了抵御匈奴。教师: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 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二)讲授新课:1.匈奴族的兴起教师:匈奴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哪位同学告诉我匈奴族生活在什么地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学生:(阅读课本回

3、答)教师:(讲述)蒙古草原;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教师: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学生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冒顿。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秦末,中原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匈奴崛起。教师:那么冒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老师:(总结)冒顿单于即位后励精图治的作为不仅对匈奴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统一蒙古,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第一次统一,对北方的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冒顿单于勇武善战,富于谋略。他是少数民族中比较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教师:在学生讨论完这个问题后,接着引

4、导学生思考,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讲述)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密切的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金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展示相关图片,说明手工业发展状况)2.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演变老师:秦朝末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边境松弛,匈奴趁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匈奴强大之际,正是西汉建立之初。请大家回顾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学生:经济萧

5、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西汉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和亲政策。老师:(简要介绍一下“白登之围”和“和亲政策”的背景,可以请学生看小字,理解什么是“和亲”)“和亲政策”效果如何?学生:“和亲”就是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的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老师:“和亲政策”并没有能阻止匈奴南下的进攻。那么这种局面到何时才结束呢?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老师: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认识到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于是下定决心改变

6、被动挨打的局面。那么汉武帝时是否已具备了攻打匈奴的条件呢?(带领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进而总结如下: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已具备了反击匈奴的物质基础)汉武帝时有两位杰出的将领,他们因大破匈奴而名垂青史,这两位将领是谁呢?学生:卫青、霍去病。老师:(补充讲解:公元前129年春,汉武帝派公孙贺、公孙敖、李广等各率万骑出击。与这些老将同时率兵击退匈奴的还有年轻的车骑将军卫青。这次军事行动是卫青初次率兵与匈奴作战。但就在这初试锋芒中,卫青脱颖而出,表现出军事将领的指挥才能。在同时出击的几路大军中,公孙贺出云中无所获;公孙敖出代郡被匈奴打得大败,损失达七千人;名将李广出雁

7、门败得更惨,自己被匈奴生俘,后凭机智勇敢夺得一匹快马才只身逃回;只有卫青这一路首战建功。他率兵出上谷,直到龙城,斩虏七百名,被赐为关内侯。这次战役是卫青与匈奴战斗一生中的第一次胜利,也是汉武帝决定反击匈奴侵掠的第一次告捷。公元前123年,18岁的霍去病随舅父卫青第一次出征,初试锋芒,他就显示出惊人的勇敢和出众的统帅才能。他只率八百轻骑就深入敌阵,俘虏单于祖父、叔父及许多重要将领。凯旋归来后,霍去病得到朝廷嘉奖,因功冠全军,故被封为“冠军侯”。在以后的年代里,卫青、霍去病多次协同作战,屡建奇功,皆成为汉代伐匈奴的名将。(老师对照地图讲解汉武帝时汉与匈奴之间的交战情况,重点讲解公元前119的漠北之

8、战)想一想: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能够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总结如下:(1)武帝时国力强盛是反击匈奴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2)反击匈奴的战争顺应了人民渴望边境安宁的愿望,得到人民积极支援。(3)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士英勇善战。教师: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有什么影响?在和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得出: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具有非常突出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消除了匈奴的威胁,使北方边境呈现出和平兴盛的景象;边境的和平兴盛,也给匈奴人民本身带来了安宁、和平和利益。教师:你怎样看待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学生:虽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

9、于中原文明的发展。但是反击匈奴战争也导致汉武帝晚年的财政危机。教师: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位奇女子: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风华绝代,深明大义;她的一生关系到两大民族风云激荡的历史;她被誉为国家和平,民族和谐的女神;她的美名流传千古,演绎了两千多年的文明与传奇,她是谁呢?她就是具有落雁之姿的王昭君。(在讲解的时候,播放电视剧王昭君的剪截视频)教师: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杀。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南迁长城附近。他表示愿与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教师:(幻灯片打出王昭君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昭君出塞”是怎么一回

10、事)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昭君出塞是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打出历代名人对昭君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或思考一些问题如: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学生:(锻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师:(讲述)汉初和亲是在白登之围大败的情况下实施的,统治者采取了纳贡求和之策,具有屈辱性,这种和亲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匈奴的骚扰问题。而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且昭君也是自愿前往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奴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老师:东汉

11、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同汉朝和好逐渐内迁。北匈奴仍在蒙古高原,并控制西域,经常派骑兵进攻东汉的边境,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白天关闭城门。东汉王朝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北匈奴战败以后,部分向西远迁。(这部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即可,不做重点掌握)老师: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理解汉匈的民族关系?(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的出:匈奴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当时,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非正义之战,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它们总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板书设计: 匈奴的习俗匈奴的兴起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蒙古经济的发展 汉初的“和亲”政策 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演变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昭君出塞 窦固、窦宪大破匈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