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9622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 1、 建立速度的概念 2、 “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

2、动的快慢?二、速度 1、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

3、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

4、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 速度-米每秒(m/s或m.s-1) 在国际单位

5、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 1m/s=3.6km/h 1km/h=1/3.6m/s=0.28m/s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4、速度计算 (1) 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 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三、

6、“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四、匀速直线运动 1、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 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

7、 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 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 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5、 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6、 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速度(v)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s/t 速度 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运动的快慢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8、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

9、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

10、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难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

11、新知-加强巩固-归纳总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想议议的内容,使学生知道频闪摄影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两幅图中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来引出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同时指出,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课堂小练习: 4归纳总结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写的是概念性的知识七、作业布置:八、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能够运用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使物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