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8994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本课内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有材料分析题。主要以史书典籍的经典语句考查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结合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意义。 2本课近三年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包容性等。,高考命题可能通过时政热点(如上海世博会、目前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史料、史实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通过文字、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各地特色文化、民间文化等考查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特征。,汉字 史书典籍 马克思主义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各民族文化 自身文化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区域 民族文化 各自的民族特性,重点提炼: 1. 中华文化源远

2、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独特性: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成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的文学艺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与个性)。 关系: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有中华文化的共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

3、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拓展深化: 1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2.文化、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区别与联系,【误区警示】 误区1:对汉

4、字与文字分辨不清。 评析: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学生一要注意汉字的使用范围,并非只有汉族使用汉字;二要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 误区2:混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评析: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误区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 评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二是兼收并蓄,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5、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010安徽高考)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博览、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

6、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学生要从甲同学的发言中概括出“历史悠久、一脉相承”,说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概括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概括出“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参考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

7、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技巧点拨】 做材料分析题,首先,要研究试题设问的指向性和条件性。明确所考查的知识要求;其次,阅读材料寻找答题信息,把信息与课本相关知识联系。第三,根据答题要求分层书写答案,力求全面,基本格式是“理论材料意义(措施)。,重点提炼: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

8、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误区:不能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评析: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但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误区警示】,(创新题)材料一 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材料二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如藏文、彝文、维吾尔族文字、朝鲜族文字等

9、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题所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全面认识。第(1)问,两则材料都在强调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第(2)问,对问题的分析要全面,要抓住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联系、交融、共性与个性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的问题是: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各民

10、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文化的特性。各民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2010 天津高考)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 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 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 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 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 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解析】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传

11、承的困境,急需要我们做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C,高考体验,2(2010 广东高考)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 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 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 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解析】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故A正确,B、 C错,D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说法错误。 【答案】A,3(2010 江苏高考)我国

12、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排除含的选项。 【答案】C,考点演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0年以来,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展开,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广规范汉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

13、写字习惯,提高规范汉字书写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和书法艺术,强化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家园作出积极的贡献。上述材料说明(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汉字是汉族人民所使用的文化符号 A. B. C. D. 【解析】汉字是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所以错误。 【答案】A,2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专利工作。这是基于( )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

14、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B. C. D. 【解析】优秀的文化典籍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需要通过实践,错误。是对文化典籍的地位、作用的正确表述。 【答案】B,3“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 包容广纳 B. 推陈出新 C. 博大精深 D. 源远流长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A、B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4长三角文化属于吴越文化或江南文化,珠三角文化属于岭南文化,京津唐文化属于燕赵文化。这三大区域无论从城市面貌还

15、是风土人情,从历史文化到当代生活方式,多有很多的差异;同时,在这三大区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民间文化也各自相异。这说明 ( ) A.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D. 各地文化之间不存在相同点 【解析】本题表明不同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体现的是我国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故C正确。A、B不符合题意。尽管不同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但是也有共性,故D错误。 【答案】C,52011年1月16日,首届中国砚都民俗欢乐节在肇庆牌坊广场举行,吸引了数千名市民参与。本次民俗欢乐节将一直持续到26日,邀请了全国各种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

16、到肇庆展演。活动通过展览、展演、民俗艺术表演等形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这表明( ) 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各民族的传统舞蹈凸显民族的个性和特征,缺少共性 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没有相互借鉴和融合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A. B. C. D. 【解析】通过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可以感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故正确。各民族文化都能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及独特魅力,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正确。没有认识到不同地区文化也存在共性;不同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借鉴和融合,故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错误。 【答案】A,6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 中华文化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