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课件 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7286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课件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课件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课件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课件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课件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课件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课件 北师大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夜喜雨,杜甫,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 , 诗人。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 。也因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他亦被称为 。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子美,杜少陵,杜工部,“诗圣”,唐代,现实主义,整体把握诗歌:,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 请问:题目春夜喜雨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因雨而喜。,因何而喜呢?,写作背景和思想

2、基础:,(1)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2)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诵读诗文:,好 雨 知 时 节 , 当 春 乃 发 生,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 细 无 声,野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晓 看

3、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首联: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诗文赏析:,乃:于是,就;,发生:指春雨催动植物萌发生长;,思考: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心情.,诗文赏析:,好在何处?,因为它“知”时节,而且“当春乃发生”。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农作物发育生长的时节,人们是多么盼望雨水从天而降啊,而雨神也好象懂得人们的心思一样,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节洋洋洒洒下起来了,这是不是好雨?正如毛诗中所言:“此灵雨也”雨知道人们的心情,这怎能不令人欣喜呢?,雨本无知,可是作者用“知”这个字,是什么修

4、辞?,拟人。把无知变有知,这个“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当春乃发生”什么意思?,到了春天就应时而生。,杜臆中云:“谓当春乃万物发生之时也,若解作雨发生则陋矣。”“雨发生”是字面意思,往深处理解,就是雨在春天万物生长的时候才下,这句也迎合了第一句的“知”字。,颈联: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 细 无 声,一般律诗都是按照起、承、转、合来完成,第二联应是承接上文,前文点明了“春”和“雨”,这一联就点明了题目中哪个字?,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 细 无 声,“夜”,并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那么雨还“好”在何处?,好在润物。,无声,是从听的角度。,如何润物?,细细的,这是雨的形状,春雨如何

5、来呢?,一个“潜”字写得悄然无声,“潜”是什么意思?什么修辞?,还是拟人。本联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呢?,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 细 无 声,悄悄地进入夜中,细细地滋润万物。 这里的一个“潜”字和一个“细”字,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高度赞誉,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个字是经过精心锤炼的:“潜”者,好雨之来不为人所察觉也;“细”者,雨细而不骤也,惟其细而不骤,所以能下得久,下得透,所以能“润物无声”啊。,是不是所有春天的雨都是润物的呢?,并不如此,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仿佛唐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有没有例外? 当然有,有时侯,春雨也会伴随冷风,有时候就是伴随狂风,雨夹带着雪,这样

6、的雨当然不会润物了,只会损物,也不会使人“喜”。清代仇兆鳌杜诗详解中云:风骤雨狂,亦是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两相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老杜笔下的春雨是真正的润物的好雨。,并不是这样,如果是有意让人说它“好”,那么它就会在白天来,造一点声势,让人看得见、听得清,正是因为春雨有意“润物”却无意让人说它“好”,所以它才悄悄的来,细细地下,不发出一点声音,既不妨碍人们的工作、劳动,连人们的睡眠也不影响,这是多么“好”的雨啊。有什么功能?润物功能,这就把“好”字落在了实处。更进一步,不光润物,还品德高尚。,既然首联说雨知时节,那么雨是不是有意让人说它好呢?,颔联:野 径

7、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这两句和“喜雨”这个主题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雨这样好,当然希望它能下透彻,倘若只下一小会,那“润物”也很不彻底,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写下了第三联,只有十个字,便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只不过换了一个写雨的角度罢了,上联是从听觉来写雨的润物功能,而本联则从什么角度来写?,是从视觉来表现雨意浓厚。,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意浓厚呢?,野径云俱黑。 本来是夜晚,云黑怎能看得见,当然是船火的照耀下才看见的,所以,作者用“俱黑”对“独明”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一片漆黑之中,只有那一星火光是明亮的,此外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小路辨不清楚,连江面也看不清,天空里全

8、是黑沉沉的乌云,作者既是以火见云黑,更是以火反衬云的黑, 杜臆中云:“野径云俱黑”知雨不遽止,盖缘“江船火明”,径临江上,从火光中见云之黑,皆写眼中实景,故妙;不然,则“江船”句与喜雨无涉,而黑云安得在野径耶?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了。,野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从视角的角度写春雨中的夜色.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到早晨了吗?还没有,那么这两句就只能是诗人的想象了。诗人想象明天早晨将会是什么样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这一联不写雨了,写花的美丽了,还和喜雨主题有关系吗?是不是诗人离题了?你如何理解?,晓:早晨;,重:花朵

9、饱含雨水古曰”重”,这一联表面上写花,实际上还是写雨过天晴的好,由于雨的滋润,花才这样美丽;而写花也并不局限于花,只是用花来代表被雨滋润着的万物。,这一联你认为作者哪个字用得贴切,生动?,上句用了一个“湿”字,表现花朵带雨的姿态,下句再用一个“重”字,刻画了水珠沾在花瓣上颤动欲滴的情景,同时,这个“重”字又与第二联中的“细”互相照应,因为花重乃细雨滋润所致,如果是骤雨,只能是花红满地,落英缤纷了。梁简文帝有诗云:“渍花枝觉重”,言经雨红湿,花枝若重也。杜臆:重字无人能下。 整个锦官城都是花的海洋一般,展开联想吧,田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木呢?所有的大自然的一切不都是欣欣向荣吗?,晓 看 红 湿

10、 处 ,花 重 锦 官 城,借助想象描绘雨后的春色,创造出一个清新绚丽美妙的新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由衷的赞美,诗人心中则更是喜不胜喜.,主题思想:,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喜”字统摄全篇,表现作者因雨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练习:,1. 这首诗布局是严谨的,从顺序上说,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它从夜晚写到晓,从物写到花,又从听觉写到视觉,从实景写到虚景,步步移动,层层深入。,2.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观察生活,用字贴切、自然。,练习:,3.情景交融,构成诗歌的意境,情与景,也是构成诗歌两个要素,春夜喜雨通篇写景,是否就没有写情?,不是,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写景,是情中之景,而情,又是景中之情,全诗情景交融,不着痕迹,才使得诗歌本身含蓄蕴藉,使人读之,悠然神往。也使得诗歌耐人寻味。,4.一首诗,怎么知道它好,它不好,需要用心体味、鉴赏,如何鉴赏?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1、抓住重点字来分析体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 2、借助想象和联想。 3、分析写景的角度和层次 4、了解诗人生活的背景。,布置作业:,1.背诵并抄写这首诗两遍(语文1号本),明天默写.,2.搜集积累有关描写春雨的诗句(至少3句),写在随笔摘抄本上,并与同学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