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文史常识及热点聚焦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63364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0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文史常识及热点聚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文史常识及热点聚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文史常识及热点聚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文史常识及热点聚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文史常识及热点聚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文史常识及热点聚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文史常识及热点聚焦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 色 部 分 专题十九 文史常识及热点聚焦,【复习指导】 1.文史常识 (1)本专题特别突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文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历史人文素养。 (2)高考考查角度一是借助社会现实中常常涉及的问题设置情境进行考查,平时多积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如十二生肖等;二是依托历史事件或现象,运用文史知识进行考查。,(3)注意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文史知识。如文史典籍、阴阳五行说、天干地支纪年法、封建皇帝王公的庙号、谥号、年号和尊号等。 (4)了解重要的史学著作,如论语国语资治通鉴史记历史研究全球通史等。,2.热点聚焦 (1)确定历史时政热点的标准:能体现

2、国家意志又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的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大事,如科学发展观、创新精神、和平与发展主题等;既是社会热点又与历史知识联系密切的时政热点。这样的热点容易形成大综合题。,(2)选设历史热点的方法 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即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研究。如对全球化、区域化的研究,对近代化探索的研究等。 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研究等。 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如对和谐社会、三农问题、科技创新、台湾问题等长效热点问题的研究等。,一、文史常识 1.特定称谓: (1)年龄方面:襁褓不满周岁,孩提23岁,豆蔻年华13岁(女),半老徐娘

3、30岁(女),弱冠20岁(男),而立之年30岁(男),不惑之年40岁(男),知天命50岁,60岁花甲、平头甲子,70岁古稀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音o di),90岁 鲐背之年,100岁期颐。,(2)地理山川: 阴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 关中初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其后或专指关中盆地。后来又有众关之中之说,即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关东秦汉时期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是以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明以后“关东”乃山海关以东的地区,以辽、吉、黑为关东、关外。把山海关以西即长城内侧,统称“关内”,后又渐称“关里”,有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江左、江东长江在芜湖、

4、南京一段,自南而北,折向东流,江南地区在这段江流之东,故名江东。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 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2.史学著作: (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2)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

5、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3)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 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4)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 了上自上古传说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

6、000 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 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 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 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 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 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 “史学双璧”。,(5)汤因比历史研究:汤因比思考人类历史和未来命运的 一个基本单位是文明,这是一个视角很独特的着眼点。他把世 界主要国家按照文明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每一个文明的起源、 成长、衰落、解体过程思考了文明的共性规律

7、。把世界上先后 存在过的所有人类文明归结为30余种文明形态,其中有七种独 立文明和其他从属于这些独立文明的卫星文明。并根据这些文 明的共同特征归纳了三个主要模式,分别是希腊模式(文化统 一,政治分裂的模式)、中国模式(统一为主夹杂分裂的大一统 模式)和犹太模式(有可辨识的统一文化却没有政治实体的离散,型模式)。其中,汤因比断言,多数文明的早期历史比较符合 希腊模式,而文明的晚期则比较符合中国模式。犹太模式是一 种比较特殊的文明模式。由此汤因比建立了一个“希腊中 国”式的文明模型。,(6)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他运用比较历史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

8、的过程,从而奠定了他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差异,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的不同,而在于政治统治程度的高低。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政治性后果”,这种后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既可能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也可能导致政治的衰败。政治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政治的制度化。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强调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 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 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 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

9、各地区人类 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 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二、热点聚焦 1.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热点扫描】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的问题,它们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切身利益。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不少省份在“十二五”期间纷纷放缓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同时不约而同地调高了城乡居民收入预期目标,这表明中国在保持发展的同时,着眼点将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这释放出的信号十分明显:发展经济的目

10、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热点链接】 (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老子主张“无为”;孔子提出“仁”,主张以德治民;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反对苛政等)及其实践活动。 (2)近代民生问题的提出、发展和实践活动。(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思想;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家给人足”、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3)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与失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改革;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进一步造

11、成社会经济的混乱;新时期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4)近现代西方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说”;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苏联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重视民生: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忽视民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落后,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加快农业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热点扫描】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稳定之基,“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

12、农村,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截至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8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8个文件的主题一脉相承,落脚点都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热点链接】 (1)中国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古代农具的发明、改进,水利工程建设,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评价。 古代土地制度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古代重农政策及以农立国的思想。,(2)中国近现代史: 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纲领。如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解放战

13、争时期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粮食生产问题,认识粮食生产的必要性、危机性。,(3)世界近现代史: 近代史上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影响及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措施及影响。 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及农业集体化等。,3.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 【热点扫描】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求是杂志从2012年第11期开始,开辟“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栏,刊登一批系统总结十六大以来各方面、各领域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成

14、就的综述性文章。其中,由中共国家民委党组撰写的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华章一文对十六大以来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从九个方面作了概括梳理,系统总结了十年来党的民族工作的新成就。,【热点链接】 (1)对现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的民族政策和原则理解的考查。 (2)对民主革命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独立的重大贡献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各类措施(如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考查。 (3)对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考查。,4.科技创新与民族复兴: 【热点扫描】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

15、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正在丹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闻讯后,第一时间发来贺电。强调,“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突破。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热点链接】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因此,本热点也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之一。在复习中应重点关注以

16、下角度: (1)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和落伍与新中国的科技创新(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飞船等)以及形成的航天精神。,(2)对近现代西方的科技发展与创新(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相对论和量子论、生物学的重大进展、现代信息技术等)的考查。 (3)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需要政治制度改革创新、经济体制创新,命题注重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举措、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的考查。 (4)理解中国古代、近代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梳理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及特征。,三、2013年周年纪念 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5周年;纪念中共三大90周年,提出国共合作的设想;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85周年,其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纪念抗战进入相持阶段75周年,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