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杜斌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46035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克-杜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休克-杜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休克-杜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休克-杜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休克-杜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休克-杜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克-杜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休克休克一、休克的定义与分类 1. 休克的定义 死亡过程中的暂停,特点为脉搏不能感知、细数及冷汗John Collins Warren (1895) 血管床和血管内容量不匹配造成的外周循环功能衰竭Blalock (1930) 心输出量不足以使血液充盈动脉血管,血压也不足以保证器官和组织的足够血流 Simone (1964) 全身灌注异常导致的以广泛细胞缺氧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Fink 有效组织灌注显著且普遍降低,导致可逆性细胞损伤,若组织灌注不足持续存在,细胞损伤将进入不可逆状态 2. 休克的分类(表1,Hinshaw和Cox,1972年)二、休克的诊断与评估 1. 血流动力

2、学监测 1) 循环容量 对于任何原因的休克,维持适当的循环容量应当是治疗的首要目标 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判定患者的容量状态并不可靠(表2) 根据液体平衡判断循环容量可能并不准确 中心静脉压(CVP)常用于反映右心室的前负荷。但不应简单以CVP的数值高低作为决定是否输液的唯一指标 对CVP数值提示的容量状态存在疑问时,应当寻找其他的证据判断容量状态 无法确定是否存在低血容量时,可以通过容量负荷试验证实。经典的容量负荷试验需在15 20分钟内快速输注晶体液250 500 ml(或等量胶体),每10分钟监测CVP或PAWP,并根据2 5原则或3 7原则对容量状态进行评估(表3)。但临床医生往往根据试验中

3、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变化趋势判断容量状态。在快速补液时,如果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血压升高,则提示存在低血容量2) 动脉血压 袖带宽度是影响无创血压测定准确性的最重要因素。适宜的袖带宽度应相当于上臂臂围的40%,袖带过宽将使读数偏低,而袖带过窄则使读数偏高。 血压时无创血压读数较实际值高,而在高血压时读数低于实际数值。 对于低血压和(或)休克患者,推荐采用有创血压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的准确性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常见的影响因素为衰减过度(表4)。此外,还应注意传感器调零和参考平面位置等。3) 组织灌注(表5) 休克可以分为高动力型休克(即分布性休克)和低动力型休克(即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

4、克和梗阻性休克),两类休克的组织灌注指标存在差异 低动力型休克时乳酸升高提示组织灌注不足,高动力型休克时乳酸升高是丙酮酸脱氢酶受到抑制的结果,并非组织灌注及氧和不足造成 低动力型休克患者混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提示组织灌注不足。但是,高动力型休克患者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线粒体利用氧功能障碍,因此其混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不降低。换言之,感染性休克患者混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并不提示患者组织氧和充分 低动力型休克患者胃粘膜pH值(pHi)降低提示胃肠道灌注不足。但是,高动力型休克患者胃肠道血流并不减少甚至有所增加,pHi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意义尚缺乏足够的试验证实 2. 其他临床表

5、现 休克的其他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因三、休克的治疗 1. 病因治疗 因治疗才是彻底逆转休克的关键,根据休克的种类和原因有所不同 2. 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 1) 休克的治疗原则 与短暂的严重低血压相比,机体对于短时间低灌注的耐受性更好。因此,休克复苏治疗的首要目标是维持适宜的血压,其次才是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 1-1) 维持适当的血容量 各种原因和类型的休克均伴有绝对性和(或)相对性循环容量不足。因此,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之前,需要进行积极的输液治疗,以纠正可能存在的低血容量 快速输液的容量取决于原发病因。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常常使用较大的液体容量(1 2 L);心源性休克时也可快速输注100 200 m

6、l液体 有关休克时液体选择的争论由来已久。Meta分析结果并未证实胶体液在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优势 2004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SAFE研究),对于有低血容量表现的6997名ICU患者,使用4%白蛋白或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28天病死率并无差异(20.9% vs. 21.1%)。亚组分析表明,输注白蛋白能够降低严重全身性感染的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 0.87,95%可信限95% CI 0.74 1.02),却可能增加创伤患者的病死率(RR 1.36, 95% CI 0.99 1.86),尽管统计学差异并不显著。对SAFE研究资料进行的Post

7、hoc分析显示,与生理盐水相比,输注白蛋白显著增加颅脑创伤患者24个月的病死率(RR 1.63, 95% CI 1.17 2.26, p = 0.003),且对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的影响更为明显(RR 1.88, 95% CI 1.31 2.70, p 0.001) 2008年1月,德国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VISEP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比较了使用10%羟乙基淀粉或改良乳酸林格液进行液体复苏对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中期分析显示,10%羟乙基淀粉治疗组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34.9% vs. 22.8%)以及需要肾脏替代治疗(31.0% vs. 18.8%)的比例明显增加,

8、因此在入选537名患者后试验被终止。两组患者的28天病死率相似(26.7% vs. 24.1%) 综上所述,有关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时的液体选择仍无定论。但是,现有资料显示,白蛋白与晶体液可能并无差异,而使用人造胶体可能增加导致肾毒性增加。另外,不同适应证时选择不同种类的液体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1-2) 保证足够的灌注压力 前已述及,休克治疗的首要目标是维持适宜的血压。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告诉我们,组织的血流灌注比单纯的血压维持更为重要。但是,灌注压力与血流量其实密不可分。健康人存在自身调节机制,血压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波动时,其组织血流量不受影响。但是,危重病患者缺乏自身调节能力,其组织血流灌注在很大

9、程度上依赖于血压水平,血压降低时血流量明显减少,而血压升高时血流量显著增加。因此,在对组织灌注指标进行评估之前,首先要求维持充分的灌注压力 所谓适宜的血压目标根据休克的病因以及患者既往血压水平有所不同 对于创伤导致的活动性出血,强调将动脉收缩压维持在适宜水平。此时,动脉收缩压过高可能加重出血;反之,动脉血压过低可能影响其他组织的灌注。通常以动脉收缩压不超过90 mmHg为宜。当然,如果出血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维持水平应当以保证器官功能为目标 在纠正因组织低灌注造成的器官功能损害时,强调平均动脉压的重要性,因为平均动脉压反映了重要脏器的灌注压力。例如,脑灌注压(CPP) = 平均动脉压(MA

10、P) 颅内压(ICP),而腹腔灌注压(APP) = 平均动脉压(MAP) 腹腔内压(IAP)。因此,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或腹腔间隙综合征时,除积极降低颅内压或腹腔内压外,还需要提高平均动脉压,以维持必要的组织灌注压力 对血压进行评估时还需要考虑患者平时的血压水平。如果高血压患者的既往血压控制不佳,“正常水平”的血压实际上意味着存在低灌注。因此,动脉血压的目标值应当以患者平时血压为准,而不应简单地设定某一个经验数值(如65 mmHg) 通过积极调整循环容量若无法维持适宜的血压,则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分布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则应选择具有-受体兴奋作用的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或其他种

11、类的升压药(如血管加压素) 1-3) 改善组织灌注 尽管所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正常值”,而且各种临床指南也纷纷提出重要循环指标的“正常范围”,部分临床医生将此奉为经典,却忽视了患者治疗的个体差异。如上所述, CVP的“正常”与“异常”并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容量状态,也不能预测对输液治疗的反应。换言之,单纯根据CVP 65 mmHg也不等于灌注压力足够 实际上,循环干预的决策源于对组织灌注的评估。通常根据体格检查和(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组织灌注情况(表5)。如果患者存在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皮肤出现花斑、尿量减少、乳酸蓄积和(或)代谢性酸中毒,则需要进行治疗加以纠正。反之,如果上述灌

12、注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即使CVP或心输出量低于“正常范围”,也没有指征进行干预 一旦确定患者存在组织低灌注,应当进行积极的处理尽快纠正。首先需要对循环容量作出判断,纠正可能存在的低血容量;其次,应当维持足够的血压即灌注压力。如果循环容量充足,但患者仍处于低血压状态(扩容治疗无法纠正低血压),通常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a受体激动剂以保证组织的灌注压;第三,在确保满意的前负荷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前提下,如果患者仍有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表5),则需要应用强心药物如b-受体兴奋剂,以期改善组织血流 2) 各种类型休克的治疗 2-1) 低血容量性休克 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而言,通过积极的扩容治疗尽快纠正低血容量

13、是当务之急。除非患者的血压已下降到非常危险的程度,随时可能发生心跳停止,否则不应使用升压药物。因为此时应用升压药物虽然能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却是以牺牲组织灌注和(或)血流作为代价的。当然,如果低血容量源于不可控制的失血,在止血措施起效前可能需要进行控制性(允许性)低血压,以免加重失血,增加病死率 2-2)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的支持性治疗原则是在维持适当前负荷的基础上,应用强心药物,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组织血流与灌注。此时使用的强心药物多为b-受体兴奋剂如多巴酚丁胺,而洋地黄类药物极少应用 尽管多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容量负荷过多,但临床医生仍需警惕因过度限制液体入量而导致“医源性低血

14、容量”的危险。事实上,经过长时间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出现低血容量并不在少数。对于这些患者,如果高度怀疑低血容量,在密切监测的情况下,进行容量负荷试验以明确循环容量状态是安全的 2-3) 梗阻性休克 常见的梗阻性休克包括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心包填塞和张力性气胸。治疗梗阻性休克时,首先仍然需要进行积极的输液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尽管患者此时心输出量降低,但并不建议使用b-受体兴奋剂如多巴酚丁胺。这是由于存在梗阻因素,因此即便使用b-受体兴奋剂,心输出量也难以增加。此时反而表现出b-受体兴奋剂的血管扩张作用,可能导致血压降低。所以,梗阻性休克患者应当使用a-受体兴奋剂维持血压 但是,对于梗阻性休克应当更加强调病因治疗对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的重要性。对于肺动脉栓塞导致的梗阻性休克,需要进行溶栓治疗;心包填塞和(或)张力性气胸患者则需要尽快接受心包或胸腔闭式引流 2-4) 分布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低外周阻力及高心输出量,同时由于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患者还存在绝对及相对性低血容量。此时,支持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