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3997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跟踪检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丹东期末测试)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 km,全线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的铁路段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完成13题。1此治沙防沙的方法也可施用于()A新疆B海南C福建 D河南2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3为促进图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2、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解析:1.A2.A3.D第1题,四个选项中只有新疆沙漠广布,荒漠化严重,故选A。第2题,该地区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且该地区蒸发旺盛,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第3题,沙漠景观、麦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发达地区居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故该地区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植被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图A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

3、,图B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据此回答45题。4图A中曲线分别代表()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 B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 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5内蒙古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为()A与2001年比,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 趋势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 变化的影响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 变化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解析:4.B5.C第4题,在三个区中,森林区的植被覆盖度最高,荒漠区的植被覆盖度最低,草原区介于

4、二者之间。故选B。 第5题,根据图B可知,森林区与年均温的相关系数较大,而与年降水量相关系数很小,为负值,故其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2018桐乡测试)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67题。6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D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7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之间。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B上游来水

5、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解析:6.C7.A第6题,从图中看湖泊湿地与河流湿地与干燥度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全部湿地和沼泽湿地与干燥度呈正相关关系,导致总湿地与干燥度呈负相关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沼泽湿地,沼泽湿地随干燥度的变化最明显。第7题,黄河下游湿地主要是河流入海口的沼泽湿地,上游来水量大,河口的沼泽湿地面积就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需要加强蓄水工程建设,以满足提水的需要,增加的主要是湖泊湿地;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紧张,不宜发展水稻生产,因此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并不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读我国水土流失范围图,回答89题。

6、8有关我国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的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B在全国范围内,水土流失现象明显地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趋势C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土流失密集程度远远大于华北、西北、西南地区D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9水土流失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有()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扩大耕地面积造成湖泊、水库淤积,河道堵塞河流的通航里程、通航时间增加使土层蓄水、保水能力降低,甚至使水源枯竭ABCD解析:8.A9.D第8题,在全国范围内,水土流失现象明显地呈现出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态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但其水土流失密集程度远远小于华北、西北、西南地区

7、。第9题,水土流失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土壤肥力、湖泊和水库蓄洪防洪方面的影响较大。水土流失还会减少耕地面积。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1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

8、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解析:10.C11.D第10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树木死亡。第11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林场的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总面积198 089公顷,其中核心区5.6万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3

9、0分)材料一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材料三25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_,B是_,C是_。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4分)(3)材料三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分)(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12分)解析:本题以东北的湿地为背景考查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第(1)题,要注意三江平原上三条江的位置关系,再从地形和气候角度

10、探讨湿地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沼泽数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的原因。第(3)题,材料三反映的是三江平原物种减少的问题,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垦还会引起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碱化等现象。第(4)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答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答案:(1)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处于中温带,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粮食等需求增加,对土地资源盲目地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3)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

11、环境恶化等。(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13(2018福州质检)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世纪60年代起,该地区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轻。(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6分)(2

1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6分)(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6分)(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8分)解析: 第(1)题,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影响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等方面。第(2)题,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为黑土区年降水量较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以及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人为原因为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造成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第(3)题,采用滴灌技术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且滴灌对土壤的冲刷作用较弱,能够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第(4)题,可从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于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