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3972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师用书(必修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考纲解读1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2掌握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3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思维导图考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条件与进程1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产业转移情况: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对外开放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

2、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4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3、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2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892016天津文综,14(1)2014北京文综,40(2)2013安徽文综,2325以重大经济政策适用区域或热点经济区域为材料,考查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及区位条件,侧重区域综合分析。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常见,难度中偏难。考向一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2013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

4、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1.D2.A解析第1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第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第2题,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3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

5、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解析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的大小分析。与2007年相比,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考向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4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

6、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材料二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2)在城市

7、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看:2010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明显上升。(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村人口享受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知,农业从业人员大幅下降,即反映了劳动人口城乡结构变化中的

8、乡村人口变化;产业结构可直接从产业结构变化图得到。第(2)题,主要依据统计图和材料二,概括农村人口在当地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有利方面。考点二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2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考情速查命

9、题揭秘2016全国文综丙卷,462015天津文综,12(2)2014天津文综,142013广东文综,41(3)(4)以典型区域的统计数据为材料,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常见,难度中等。考向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1(2013广东文综)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1)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

10、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答案(1)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2)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问题: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西宁市耕地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当地生态退耕,以及其他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的;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第(2)题,由材料二可以看出,

11、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较小。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很容易造成当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考向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措施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23题。2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3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12、)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 B C D答案2.D3.B解析第2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年时并不占主导,但目前以第二产业占主导,比重最大。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变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第3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因此应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也

13、只是在优化第一产业结构。课时作业基础落实练(2017保定期中)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分析完成12题。1965年1990年2000年2011年辽宁省34.1%50.6%54.2%63.3%广东省17.6%23.6%55.1%66.2%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在1990年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A B C D2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农村剩余劳

14、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答案1.D2.D解析第1题,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广东省起步晚,主要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制约。第2题,为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3(2016石家庄模拟)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减弱答案D解析注意观察图形,理解纵坐标的临界点上下的含义,可以看出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后,城市集聚效应减弱。(2017济南期中)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45题。4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5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答案4.B5.C解析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