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9947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本试卷共2页,1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检查试卷与答题卷是否整洁无缺损,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座位号。2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题目序号后,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属于货币执行基本职能的是甲看中了商场中标价5699元的某品牌手机 乙支付1元骑行了某品牌共享单车丙通过网银转账偿还了5万元债务 丁上缴税务局10万元个人所得税A B C D2、中国笔记本电脑已经进入低价时代。对于笔记本电脑,许多人过去“只在梦中想”, 而今天可以“信手包回来”。 笔记本电脑进入低价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变化 C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D笔记本电脑的日益普及3、“物以稀为贵”和“货多不值钱” 共同表明

3、A供不应求,价格上涨B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C供求影响价格D供过于求,价格下跌4、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商务部部长钟山在2017年全国“” 期间表示,消费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拉动力,扩大国内消费事关国家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下列措施能够扩大消费需求的是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大幅增加人民币发行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A B C D5、微信支付只需要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并完成身份认证,即可将装有微信APP的智能手机变成一个全能钱包,无需任何刷卡步骤即可完成支付,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及服务。与传统的线下支付相比,微信支付 A改变货币本质,实现直接交换B保证账

4、户安全,提高运营效率 C创新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D减少现金使用,防止通货膨胀6、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70亿。2016年“天猫双11” 交易额最终突破1207亿元,再次刷新电商单日成交纪录,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网络购物平台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网购的发展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交易奇迹,物流、快递空前繁忙。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决定消费方式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和劳动力ABCD7、在我国,按劳分配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使用的范围是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公有制经济8、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

5、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9、2017年2月28日, 深圳博士眼镜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2,145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公告。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博士眼镜 一定是上市公司,但不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市场筹集资本,资本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实行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必须向全社会公开内部管理科学规范,股票价格必会持续上涨A.B.C.D.10、“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她自己的翅

6、膀。”这句话对劳动者的启示有调整就业结构,扩大就业总量提高技能和素质,增强竞争力树立职业平等观,适应市场需求转变就业观念,敢于自主创业A.B.C.D.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12、标准普尔曾调研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从而得到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此图被公认为是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

7、方式。材料表明理财要科学配置,不要把钱放进同一个篮子里购买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可转移风险家庭投资理财要把国家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家庭理财方式的组合要因人而异,不应标准化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满分52分)13(24)(12分)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纲要在阐述“发展目标”时指出,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材料二:2017年 “双十一”即将来临,接踵而至的是网购族

8、们的“血拼”、“蜂拥”消费。不可否认,“双十一”消费确有实惠可图,但“居家过日子”先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口袋,要理性对待。俗话说:有钱不买半年闲。不计成本的盲目购物,造成的是资源浪费,带来的是“血拼”坑爹,与当下倡导的节约型社会也是格格不入的。(1)请根据材料一,运用“影响消费水平主要因素”的知识,谈谈上述措施的经济学依据?(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面对网络购物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2分)14、(28分)材料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最近几年,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保就业成绩显著。但同时,稳定就业面临各种新压力,比如劳动力市场需要

9、消化每年新增加的1500万就业人口,招工难与就业难存在结构性矛盾等等。这很容易让就业困难群体患上 “失业焦虑症”。 同时,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也会让“就上业”但又想“更好岗”的人群,染上“职场掉队焦虑”。材料二今年期间,有很多关于就业和维权的声音。刘振林:我在事业单位上班,每天和正式工做同样的工作,在同样的环境下却不能与正式工获得同样的报酬。希望新的一年里国家能在同工同酬上有新举措,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曲东绪:有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农民工是我们国家建设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完善他们的合法保障体系迫在眉睫,希望政府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纳入到公安管辖范围,降低农民工维

10、权的成本和时间,完善农民工维权的机制。(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存在就业新压力的原因有哪些?(10分)(2)结合材料二中的“声音”,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别从国家和劳动者的角度谈谈应如何维护合法权益。(14分)(3)解决大学就业难的问题是保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请你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两条具体建议,反映给当地的人大代表。(4分) 高一年级政治月考答案(10月)一、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ACDCBDBCCBA二13. (1)(12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消赞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

11、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2) (12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4(1)(10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多;劳动者的素质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不相匹配,造成“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结构性失业现象;部分劳动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积极的就业心理。(2)(14分)国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法规体系,加大劳动法规执法及执法监督力度;完善劳动争议的协商、调解、忡裁机制。劳动者:依法履行劳动义务。这是维护权益的前提;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权的保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忡裁、起诉等合理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利。(3) 大学可以开设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讲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现。如职业平等观、竞争择业观等;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降低就业成本。(注: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分不超过4分。注意所提建议的专业性和语言的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