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36835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百家争鸣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2)形成: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贡献: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孟子思想(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4荀子思想(1)天

2、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2)政治思想:讨论“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二、老庄之学1思想特点(1)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2)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老子(1)哲学思想: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政治主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3)著作:老子。3庄子(1)思想主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2)著作:庄子。4历史影响:

3、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法家思想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3代表及主张代表人物主张李悝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著有法经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4.历史影响(1)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

4、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四、墨家的主张1创始人:战国初期的墨翟。2思想主张(1)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有别于儒家重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3主要贡献(1)认识论: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三表”法。(2)逻辑学:第一次提出了“类”“故”等逻辑学术语,建立了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概念阐释 1“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和“争鸣”(1)“百家争鸣”中“百家”意指其多,在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争鸣”意指各学派根据自己对社会现

5、实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2)墨、儒、道、法诸子百家的争鸣,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法家的“法”“术”“势”(1)“法”是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是臣民必须遵守的。(2)“术”是指人主驾驭群臣的方法,包括以才能授予官职,要求做官的言行一致,恪尽职守。君主用这样的要求来考察官吏,不称职的罢免,称职的、有能力的奖励或提升。(3)“势”主要是指“权重位尊”的权势、威势。韩非等认为只有大权在握,有了权势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了权势也要造势,形成威严、威势。易错提醒 1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

6、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2老子倡导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不胡为的意思;通过“有所不为”来实现有作为,其实质还是积极有为。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名师点拨 法家思想的历史作用(1)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2)法家思想主张实行君主集权,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巩固。(3)

7、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地主阶级必须依靠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反抗和旧贵族势力的反扑。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提出“仁”与“礼”的思想,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学说,使儒学发展成为战国后期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强调社会变革的思想,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4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各学派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看法,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

8、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世界文明史(1)中国思想家关注的社会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教你读史材料末尾句“去发现根本原则”是核心;根据材料时间信息联想归纳时代背景。提示 主题:人类社会,尤其是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出现剧烈变动。材料二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人。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2)由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教你读史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以”明确显示了材料中前

9、后内容的因果关系,据此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提示 当时养士之风大盛,士在社会政治运动中活跃起来,逐步受到统治者重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意义1形成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思想活跃,并受统治者重用。(4)文化教育上,私学的兴起,思想氛围宽松。2历史意义(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批驳又彼此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初步形成。(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繁荣,对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时代阶级性 材料一 子曰:

1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从中可以看出其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教你读史从孔子对“政”的两次回答概括主张;并通过分析其实质得出阶级立场。提示 主张:实行德治;注重社会秩序,强调“礼”。阶级属性:孔子主张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符合周礼,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统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之敌

11、?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章句上(2)结合材料二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教你读史从材料出处可知该主张为孟子的主张。关键信息“仁者无敌”说明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体现了“民本”思想。提示 提出了“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地位:不受统治者重视。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时代阶级性1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2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

12、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 一、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内涵和实质1“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仁”“为政以德”。(2)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善待民众,不要过度地剥夺民众。(3)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仁义”和“王道”。(4)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张以“仁”和“民本”为核心,经历了一个继承、发展的历程,形成儒学体系,到战国时期成为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3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二、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3、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题组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

14、”。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解析:选B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2学完“百家争鸣”的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任课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乙:英语老师着装

15、时尚,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起初她就制订了班规,并严格执行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选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节俭,不可能着装时尚,B项符合题意。题组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3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体现其核心思想是( )A以德服人 B“仁” C克己复礼 D仁政解析:选B 由“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可以看出主要体现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故选B项。4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对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讲解道:“春秋年间,某某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游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教育方法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