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究课件 教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333245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究课件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究课件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究课件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究课件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究课件 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究课件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究课件 教科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的 教学设计探索,一.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1.世界教学设计理论发展概况 (1)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 罗伯特M加涅 为学习设计教学(Designing Instruction for Learning)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 情景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教学设计,(3)前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兰达的“算启教学论”。 2.国内教学设计理论发展概况 华师大皮连生教授指导开展的“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 华师大钟启泉教授介绍的日本的教学设计(授业最优化理论)前苏联的控制教学论。 浙江大学盛

2、群力教授的现代教学设计 论,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依据 1.课程目标 (1)总目标: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分目标: (A)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B)科学知识与技能 (C)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D)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2.课程内容 (1)科学探究 (2)生命科学 主题3:生命活动的调节 3.列举人体的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 ( 建议进行盲点的测试),(3)物质科学 主题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四】波,具体内容目标 活动建议 1.了解波的简单知识及其在信息 观察水波的现象. 传播中的作用. 2.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探究阳光透过树荫成像的原 知道平面

3、镜成像的特点. 因 3.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 点.,4.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 对学生视力和眼镜进行调查; 眼球的作用,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制作简易照相机 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5.描述声音发生和传播的条件,解释人耳是怎 调查噪声污染 样听到声音的,了解乐音的特性,认识噪声的 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感 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知电磁波的存在;调查和交 6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无线电波 流超声波、微波、红外线、 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都 紫外线、激光在生产和生活 是电磁波。 应用。 7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光学和声学方面的成 上网查询,了解

4、我国古代在 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光学和声学方面成就. 8关注现代通信技术(电视、移动电话、同 调查信息传播新技术,通信技 步卫星通信、激光通信、网络等)的进展与 术在本地区的发展、电磁波 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传递信息中的应用;无线电 通信和光纤通信实验。,3.教学建议 (1)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2)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3)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科学学习 (4)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三. 本 章 概 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人体上的感官(皮肤、鼻、舌、耳、眼) 皮肤的感觉(痛觉、温觉、冷觉、触压觉) 鼻和嗅觉 舌的构造和味觉 耳的

5、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 人眼的近点、明视距离、盲点、视错觉 常见的光学仪器(照相机、放大镜)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电磁波) 2.本章特点 把原来生物学中人体的神经系统部分内容和原来物理学中的声学、光学进行了整合 从人的感觉(中观、形象)过渡到对人体感官、声、光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微观、抽象),从人类对环境的察觉引出对环境污染的思考以及如何扩大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3.内容特点 从中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知识结构是: 皮肤的感觉 感觉世界 鼻和嗅觉 舌的构造和味觉 声音和耳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光的

6、传播 耳和听觉 光的反射 光和眼 光 光的折射 眼和视觉 光的色散 信息获取和利用,对 环 境 的 察 觉,4.本 章 内 容 重 点 皮肤感受器获取的信息 鼻的嗅觉形成和嗅觉的特点 舌和味蕾的构造 人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光的三大传播规律(直线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规律) 光学仪器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四.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五.教材分析与建议 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体验 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 与,亲身体验。 2.比较 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 3.观察 自己的舌头 4.实验 皮肤

7、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通过学生动手做趣味发声实验,从实验中感知声音发生的条件. 2.改进声音传播实验,得到声音传播的条件. 3.组织好固体、液体、水面波的学生实验,做好声音传播形式实验。 4.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声波的形成、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快慢、回声的形成。 5.通过柱形图的观察,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第三节耳和听觉 1.利用模型或图片观察耳 的构造,培养学生观察态度、观察习惯、观察方法、观察顺序(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 2.掌握听觉形成的过程中耳中各个部分发挥的个体功能和协调合作功能. 3.通过体验或了解晕船、晕车等现象感知耳朵的保持头部

8、平衡作用。 4.了解“失聪”原因,激发学生对失聪残疾人关爱的情感. 5.组织好“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的探究活动.,6.通过实验知道描述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7.知道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8.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及应用 9.了解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了解噪声污染的产生、危害及防止措施。 10.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第四节光和颜色 1.这是一节集现象、规律于一身的课。建议什么是光源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有多快、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用一课时;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物体的颜色用一课时。 2.第一节课以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为核心,利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

9、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五段教学程序,力图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线是为了研究问题而建立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光速、光年的知识可以通过讲授伽利略测光速失败的科学史故事来展示。小孔成像的探究活动关键是控制好孔的大小,第5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好机会。 3.第二节课的关键是做好实验,可以组织学生先在室外完成太阳光色散、物体的颜色的实验,再回到课堂学习了解单色光、复色光、红外线、透明体和不透明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本单元分三课时完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象、光的折射各一课时。 2.光的反射关键是做好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先建立一面、一点、三

10、线、两角的概念,再进一步研究得到三线关系和两角关系、光路可逆性。再联系实际合作讨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可以通过演示“浇不灭的火焰”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到规律.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规律来画成像光路图.再进一步讨论成像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不利. 4.光的折射通过学生分组做用铁丝叉鱼、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光从油斜射入水的探究实验来发现问题、寻找得到规律。并注意归纳和反射定律的异同。注意入射角为零度的特殊现象。,第六节眼和视觉 1.本单元建议用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透镜1课时 研究凸透镜成像 1课时 照相机放大镜1课时 眼镜1课时 人类视觉的限制

11、1课时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2.透镜这节课是本章的基础,在关注实验的同时要落实焦点、焦距主光轴、会聚、发散等概念。 3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事先要作一些概念的铺垫(物体、像、物距、像距、光屏以及指导如何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规律。 4.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教学是把上一课时得到的规律具体应用.还是要通过实验来把概念、规律一一对应,避免理论和实际的脱节。 5.眼睛的教学要突出通过对模型和图片的观察来把眼球的各部分,和凸透镜成像过程中的各部分链接起来,从而进一步知道各部分在引起视觉过程中的功能. 6.人类视觉上究竟存在哪些限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近点、明视距离、盲点的测定来体验获

12、得,近视眼 和远视眼的原因和矫正可以通过模型的演示来得到。色盲可以让学生回忆体检或观察辨色卡来获得。通过学习能唤醒学生自觉爱护眼睛,养成保护视力的好习惯,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1.本节可以通过让学生归纳前面6种感受器的共同点来引出 2.对人类怎样认识信息世界的问题要通过学生举例来归纳出书中的人获取传递处理的框图. 3.通过介绍人类交流信息的历史和让学生阅读书中的框图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对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的作用.初步了解电磁波及其家族成员,了解它们在生活、生产、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通过阅读视觉的误差图和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对信息的分析筛选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声学和光学成就 1.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凹面镜、凸面镜成像 墨经 墨子 公元前390年 2.认识到日月食为天体的互相遮掩现象 天文石申 公元前360年 3.最早的幻灯 韩非子 韩非 公元前237年 4.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 晏子春秋晏婴 公元前522 5.“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对虹的合理解释 礼记正义孔颖达 公元199年,谢谢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