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4“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21085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4“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4“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4“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4“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4“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三十四)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1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C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解析:材料强调“天下之害”的原因是由于“国之与国之相攻”“不相爱”。因此可以推断是墨子,符合墨子的观点是B项,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因此C项正确。A、D两项为儒家思想,故排除,C项为道家思想,故排除。答案:B2春

2、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这一思想()A是对当时社会混乱的理性思考B蕴含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C认为君主治国应当行仁义王道D反映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这位思想家的主张大意是:古代统治天下的人,智慧即使能笼络天地,也从不亲自去思虑;口才即使能周遍万物,也从不亲自去言谈;才能即使能雄踞海内,也从不亲自去做。据此就可以知道他的思想蕴含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故选B项。答案:B3“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孔子吸收墨家思想开创了儒家学派B

3、韩非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C荀子吸收各家思想提出“兼相爱、交相利”D老子在批判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齐物论”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翟,孔子不可能吸收墨家思想,排除A项;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荀子是儒家的代表,排除C项;庄子提出的“齐物论”,D项错误;B项表述正确,故选B项。答案:B4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解析:材料中对比了老子与孔子对天和人的关系的看法情况,可以

4、看出老子比孔子更加重视天和人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A项。B项错误,老子和孔子都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之下;C项不符合孔子的观点;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A5礼记中说:“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孝悌以尊长为前提B孝是儒学核心内容C儒学强调三纲五常D儒学维护封建等级解析:材料“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的意思是人们要先懂得尊敬长辈,养济老人,然后才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A6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

5、“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C少教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义”属于儒家思想,勇武女性是为孝义而杀仇敌则说明了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即A项是符合题意的;材料不涉及女性政治地位提高的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勇武之风而是强调为孝义而杀仇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武士精神不是衰落而是增强,D项不符

6、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项。答案:A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

7、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毛泽东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的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