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1651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第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书艺文志序在描述杂家时,称其“兼儒墨,合名法”。由此可推知杂家( )A 从道家发展而来 B.强调天命伦常 C.融合诸子思想 D.主张以德治国1【答案】C2.秦代派驻各郡的监御史负责监察所在地的郡守和郡尉,出土秦简曾载:南郡的监御史因罪逃亡后,中央便委派正在巡视南郡的廷尉史接管对南郡

2、的监察。这可用来说明秦代( )A 重视地方权力监督 B.监察权侵夺行政权C.地方实行三府分立 D.君主权力至高无上2【答案】D3.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 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B. 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C.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 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3【答案】D【解析】“孝”是儒家所提倡的,而以“孝廉”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会起到加快儒学政治化进程的作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春秋战国时士人就已经步入了政治舞台,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是注重孝廉但并不能保证官员廉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汉代孝廉,大部分是通晓儒学的高官及富豪子弟,所以也就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4.唐代每年官员考课中,品德与态度考优者为“善”;能力业绩考优者为“最”。二者中的“善”是薪酬奖励与职位提升的关键。这体现出唐代官员的评价标准是( )A唯才是举 B.以德优先 C.德才兼备 D.依赖科举4【答案】B5. 唐朝时“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4、到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对象。这一变化表明A. 地方行政组织设置向基层延伸B. 宋朝乡村经济所占比重上升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草市合法化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需要5【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乡村经济,不是政治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乡村经济和其他经济比重比较,故B项错误;从唐代州县以下不得设市到宋代草市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可知草市经历了由违法到合法的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草市是宋代基层税收单位,没有体现出草市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故D项错误。6.宋金在边境设立交易场所,即榷场。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

5、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据此可知( )A 宋朝与金之间边境贸易频繁 B.商税成为宋朝国库重要来源C.两国民族融合趋势逐渐加强 D.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6【答案】D7. 清代学者陶煦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B. 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C. 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D. 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古代的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土地可以在所有者之间买卖。因为土地具有保值功能,上自绅富,下

6、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不是根本原因;B项不是土地兼并的原因;D项与土地的兼并无关。考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清朝【名师点睛】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往往会造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因此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往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的均田制等。但是随着政府手中掌握的土地不断地减少,均田制难以继续,说明封建社会只要土地私有制不发生变化,土地兼并就无法根除。8. 1776年,乾隆帝在编纂四库全书谕曰“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如钱谦益等,均不能死节,妄肆狂狺(吠),自应查明毁弃。刘宗周、黄道周立

7、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幹济,诸人所言,若(明政府)当时采用,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惟当改易字句,无庸销毁。”这体现出A. 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B. 乾隆寓褒贬宣扬忠孝义礼C. 清政府招抚明代知识分子D. 官府罗织罪名迫害文人8【答案】B【解析】“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幹济,诸人所言”说明乾隆皇帝对于忠孝节义的理念十分重视,故B正确;A中传统理念没有瓦解;C不符合提议;D中破坏文人与材料主旨不符。9.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工商界通过伦敦泰晤士报撰文呼吁英国政府:“我们现在正处于与中国进行更广泛交流的前夜,希望在印度的不列颠政府停止卷入鸦片贸易。”这说明他们担心( )A.因鸦片输入过多可能会激怒

8、清政府 B.鸦片贸易合法会造成利润越来越小C.鸦片泛滥会激起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D.鸦片贸易会影响到输华工业品贸易9答案:D10. 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A. “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B. 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C. 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D. 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1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的政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照旧交粮纳税”是维护政权正常运转的经济需要,即是革命

9、运动的现实需要,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太平天国是废除封建地租关系,封建地租关系不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并不是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而是政权正常运转必须征收一定的租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不是解决财政问题而是解决等级森严的秩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政策11. 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说明维新思想A. 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B. 起于忧患

10、引发社会剧变C. 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D. 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11【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了维新思想,即强调了维新思想是起于民族忧患而引发的社会剧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新思想并未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新思想也不是完全师法西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剧变而非阶级结构巨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2. 十九世纪90年代初,不少官僚地主,既投资新式产业,如棉纺织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 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

11、制D. 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12【答案】D【解析】官僚地主既选择了新式产业,又选择购田置地,说明当时中国社会既有新经济因素又受到传统经济的制约,体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故D正确;其他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梁启超曾说,“(李鸿章)与外人交涉,尤轻侮之,其意殆视之如市侩,谓彼辈皆以利来,我亦持筹握算,唯利是视耳。”材料浪明李鸿章( )A.仍存天朝上国的思想残余 B.认识到近代外交的某些特点C.提倡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 D.主张与列强展开工商业竞争13【答案】A14.1911年10月12日,湖北起义军颁布公告,明确规定:“虐待商人者,斩。扰乱商务者,斩。关闭店铺者,斩。

12、繁荣商业者,奖。”这则公告A.反映了中华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B.体现了革命党鼓励发展实业的决心C.表明湖北军政府只代表商人利益 D.说明武汉当时的社会秩序十分混乱14【答案】B15. 19世纪末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外国布来,尽夺我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A. 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B. 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C. 开始向机器棉纺纱方式转变D. 织布以洋纱为原料迅速发展15【答案】B【解析】“纱”购之外国等字眼说明了中国不纺纱只织布,体现了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所以选

13、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全部走向破产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体现出纺纱使用机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了织布收利甚微而迅速衰败而非迅速发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维新思想是国家忧患、民族危机的产物16.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A. 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 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 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D. 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1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

14、材料中袁世凯上台的背景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袁世凯当时是清政府的总理大臣,掌握着北洋军队,又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所以符合材料的“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这个主客观条件。加之材料中又阐述“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所以可得出A项是正确的。BC断章取义,说法不全面,排除;D项题干没有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17.孙中山说:“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他,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为此,孙中山A.全力投身民国实业发展 B.提出了“耕者有其田”C.与中国共产党

15、实行合作 D.主张应该“节制资本”17【答案】D18. 张太雷在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中说,“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这反映A. 思想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B. 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C. 十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D. 新文化运动已经走向终结18【答案】C。19. 1915年为反对日本逼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这次抵制日货运动A. 是近代提倡国货运动的开端B.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粉碎了日本独的的阴谋19【答案】C【解析】1915年的抵制日贷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