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复习课件 北京课改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313970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复习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复习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复习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复习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复习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复习课件 北京课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复习课件 北京课改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先秦诸子散文 汉朝、魏晋南北朝赋 隋朝、唐朝诗歌 宋朝词 元朝曲 明清小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被后世尊称为“至圣 ”、“万世师表”,孔子开设私人学堂,打破只有贵族弟子才能接受教育的限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半部论语治天下 收录了孔子与其弟子及时人(当时的人)谈论,应答的语录。这是一部语录体散文。 本书由孔子的再传弟子记述编辑而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

2、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荀子 (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但思想有法家倾向。,让我们共同来读准这些音,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日知其所亡 可谓好学也已矣 心之官则思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则配尧禹,y yu,l,yn,wi

3、 y,wng,di,w,y,gun,qi,xi zh,lu,yo y,子 曰:“学 而 时习 之, 不 亦 说 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然后,按一定时间实习,它(指旧知识),也,通“悦”,高兴, 愉快,吗,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高兴,了解,恼怒,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但是,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为 师 矣。”,旧知识,进而,然后,新知识,可以,凭借,作为,了,孔子

4、说:“温习旧的知识然后 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 把(他,指 “温故而知新的 人”)作为老师了。,子曰:“学 而 不思则 罔, 思而不学 则 殆。”,但是,通“惘”,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危险,也可解释为“疑惑”,连词,就,孔子说:“学习却不思 考就不能解决疑难。只 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 决疑难。”,子夏曰:“日 知其所 亡, 月 无忘其所能, 可 谓 好 学 也已矣。?”,每天,通“无”,指不知道的东西,每月,可以,说,喜欢,了吧,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 知的,每月复习自己所能 的,可以说是好学吧。”,心 之 官 则思, 思 则 得 之, 不思则不得也。,古代常指头脑,这个,器

5、官,思考,获得,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 题的,思考就能有收获, 不思考就无所收获。,锲 而 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雕刻,但是,与“锲”同义,雕刻,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花纹。,物 固 莫 不有长,莫不有 短,人 亦 然。 故 善学 者 假 人 之 长, 以 补 其 短。,事物,本来,没有,所以(连词),这样,的人,借助,长处,介词,用来,弥补,自己的,也是,不足,事物都有长短,人也是这 样。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 助、吸取别人的长处,用来 弥补自己的短处。,以 修身自强, 则 配 尧舜。,能,与相配,就能,能

6、培养自己的品德, 能自强,就可以和尧舜 齐名。,开拓你的视野,很多人说论语的第一则读起 来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系,逻辑 很混乱,你觉得它们之间有着怎 样的联系呢?,孔子的“治学三境界”,从表面看,三句话各自独立,没什么联系。其实,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绝不会说话不讲逻辑,没有条理;更何况论语的编著这里有子思这样的大师级学者,他们也决不会把互不联系的三句话随便地放在一起。仔细研究后会发现这三句话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治学的“三个境界”。,孔子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甚至包括社会实践,这是治学的基础,初级阶段。 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辩

7、论,从而加深造诣,使学问提升到高级阶段。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必孤落而寡闻。”第一境界,就是这种“独学而无友”,“孤落而寡闻”的浅境界。提升的方法,就是要有“友”,有“朋”,通过和“朋”、“友”的讲谈、研讨和辩论,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于是大家的学问、思想渐渐进入新的境界。,最难达到的是第三境界。学问有相当造诣之后,却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然而也不因此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成的“君子”了。一方面,做学问要经过“人不知”的磨练才能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孔子强调“人不知”时要“不愠”,也就是保持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若一“愠”而消极怠惰,失去奋斗的目标,在学问上还能有什么成就呢?,孔子的“治学三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